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15大學生就業力診斷報告》顯示,面對一線城市“廝殺”慘烈的市場行情,六成大學畢業生首選二線城市就業。此外,畢業生最看重的前三項指標為“晉升機會”“同事關系”“培訓機會”,最不看重的是“他人認可”“管理他人”和“工作穩定”。不難看出,畢業生更多關注自身發展與和諧關系,對于“鐵飯碗”并不十分看重。
六成大學生選擇二線城市,“北上廣深”真的降溫了?事實上,目前這么認為難免片面,據統計,重點高校、特別是985高校的畢業生仍然更傾向于一線城市及沿海城市,去年廣東省大學畢業生流入率高達15.8%(流入率=流入人數/總流動人數),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發展迅速的中小企業,特別是新興行業已成為畢業生們求職的新寵,選擇一線城市就業的畢業生們并不看重“工作穩定”,而更看重職業發展機會及行業發展前景,所謂的“逃離北上廣”實際上是被動逃離,一線城市的政策走向總體處于收縮狀態,離開北上廣更多的是無奈,不可只看表面趨勢就定義成一線城市無人青睞。
每一次大規模的經濟變革都會帶來財富的重新分配以及人才流動的新趨勢,不可否認,大學生擇業取向確實在不斷轉變,深究發生這種轉變的原因,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政方針催生了時下就業擇業新常態。
國家政策影響大學生就業選擇,促成新的地域性人才流動。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一次中央財經小組工作會議上首提供給側改革,去庫存是供給側改革中五大主要任務之一,而最需要去庫存的便是二三線城市。目前,二三線城市的去庫存壓力較大,地方政府為了更好的完成去庫存任務,紛紛制定惠民新規,例如,遼寧省會沈陽市發布《沈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從公積金貸款、契稅減免、購租房補貼等方面,鼓勵沈陽高校、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新畢業生買房和租房。在供給側改革的推動下,地方政府出臺有利于畢業生解決買房問題的政策成為畢業生選擇在二線城市就業的理由之一,此外,二線城市相比一線城市生活成本較低,收入也略高于三四線城市。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