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要搞清楚一個問題,需要非情緒化的立場、縝密的推理與嚴謹的分析,最終才能得出一個相對客觀的結論。
在北京求學、生活十年后,四川姑娘徐璐返回故鄉什邡創業,成為一名普通快遞公司的老板。這本是一個典型的北漂返鄉故事,這樣的事例在我們身邊并不罕見。不過,在媒體報道中,徐璐身上還有一個與很多返鄉青年不同的標簽:北大新聞系畢業生。
或許,正是因為北大女畢業生回鄉送快遞這樣頗具反差色彩的敏感話題,徐璐的故事成了引爆新聞輿論的熱點,一時間引發坊間各種評論。然而,據查證,徐璐上學時北大并沒有設立新聞系,她是否真的具有北大本科生身份仍然存在疑問。
盡管如此,某媒體將這個故事簡單概括為這樣的標題:把能扛百斤快件與北大女畢業生兩個概念并置于一起,頗有奪人眼球之功效。在我們的一般印象里,名校畢業(尤其是北大、清華這樣的頂尖名校)的學生應當有比較輝煌的職業生涯,即使不在仕途、經濟、科研等領域成為佼佼者,也會成為大公司的白領,起碼是體面、舒適的腦力勞動者。然而,在此新聞描述中,徐璐被冠以抗百斤快件的形象概念,會讓人自然聯想到含辛茹苦、櫛風沐雨的體力勞動者形象,這的確與公眾心目中的北大畢業生形象差距甚遠。
徐璐畢業后曾在北京一家知名科技公司和房地產公司工作,薪水也相當可觀。后來,因為丈夫在老家什邡,加之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徐璐選擇了回鄉。在老家什邡,徐璐不喜歡按部就班的生活,便選擇了做快遞創業,現在,既當老板又當快遞員的徐璐覺得在什邡一家人的生活更加溫馨。
我們日常對社會現象的觀察中,或許會不自覺地對他者加以標簽化的描述,畢竟這是簡單地理解世界的方式。然而,在很多情況下,事物的本來面貌并非鐵板一塊,哪怕一個很細微的概念,也由駁雜的原因生成。我們想要搞清楚一個問題,需要非情緒化的立場、縝密的推理與嚴謹的分析,最終才能得出一個相對客觀的結論。拿北大畢業生的標簽來理解徐璐的職業選擇,顯然并不客觀。如果聯系上之前北大學生弒母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等事例來炮轟北大學生(乃至擴大為名校學生)的墮落,更是不理性、沒有價值的探討。
不管是不是真的畢業于北大,徐璐返鄉做快遞創業,是根據自身條件、家庭情況作出的理性選擇,也是一個勵志故事的模板。徐璐的回歸也是一種當前青年職業選擇有平常心的體現。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盡管北大精神引導學子胸中有丘壑,但這不等于畢業生應眼高于頂,而不屑于、無能力去做一些看似低微的工作。在青年的人生規劃中,無論是選擇逃離北上廣,還是選擇棲身大城市,理性、冷靜、踏實地選擇、規劃或許才是最重要的。當然,我們也不應該、更沒必要指摘他人的職業選擇和人生規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