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假期未滿,許多少年兒童仍在歡度快樂假期。然而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沙爾沁鎮牌樓板村,3名兒童的生命永遠定格在農歷正月十一的下午時分。他們因在玉米秸稈堆放處玩火,引發火災而導致身亡。
據公安消防部門初步認定,此次事故因兒童意外失火引發的火災所致。記者采訪村民得知,參與玩火的5名兒童來自4個家庭,他們家庭和睦,父母常住村中。18日14時許,這5個孩子相約來到村子北部一處一人多高、30多平方米的秸稈堆放處,掏開秸稈,制造一間“小屋”。孩子們嫌“屋”中太黑,便點燃一片枯黃的玉米葉照明,不料釀成火災,其中3個孩子未能及時逃出,釀成悲劇。
死亡孩子的家長不斷自責:如果早點告訴孩子玩火的危險就好了,如果更嚴厲地管教孩子不能外出“亂跑”就好了,如果能陪孩子一起玩耍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悲劇……家長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責任人,由于兒童年齡和認知能力所限,好奇、冒險的心理和行為往往潛藏安全隱患,這就需要家長把工夫下在平時,教育孩子遠離安全威脅,并進行有效監督,為孩子安全、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學校教育不可或缺。記者采訪了解到,參與玩火的兒童均來自當地幼兒園和小學,雖然學校可能在課堂上進行過必要的安全教育,但孩子們能否將應對安全事件的理論知識用于實踐,能否將課堂學到的危機處置方法放在生活中,仍要打個問號。
更值得關注的是,生活在廣大農村的孩子們在課余和假期能玩些什么,什么樣的游戲既有益身心、又保證安全?記者在內蒙古一些農村采訪發現,可供孩子們玩耍的文體設施和場所比較少,有些孩子跑到險峻的山坡、無人看管的水塘“探險”,或是三五個孩子在汽車飛馳的國道旁騎坐一輛自行車……安全隱患隨處可見。在發生此次兒童玩火事故的村子,一些基層干部痛心地反思:如果村里早點建成文化活動場所,配備圖書室、棋牌室和體育運動場所,孩子們就能參與更多安全、健康的活動項目,也許就能避免這個悲劇了。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內蒙古等地正在推進的“十個全覆蓋”工程,使越來越多的農村正在不斷完善文體娛樂等公共服務設施,這將給孩子們提供更多安全游戲的空間。
如何為農村孩子安全、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是家庭、學校、村民小組、各級政府和整個社會值得思考、關注的問題。家長要盡責,學校應盡職,各級政府須嚴格監管安全生產、防控安全隱患,加強針對當前少年兒童生理、心理特點的教育。除此之外,還應關注他們的成長需求,不斷提供和豐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和場所,才能避免安全悲劇的發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