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就讀于愛荷華大學的杭州留學生,因為在社交網絡上張貼持槍照,并暗示如果考試掛科,將讓教授體會下當年“盧剛的恐懼”。他因此被學校認為是危險人物,被沒收槍支后立即取消簽證,返回中國。
此事在網絡上迅速發酵,引發各種聲音,同情者有之,惋惜者有之,嘲諷者亦有之。昨天,錢報記者聯系上了當事人小倪,也再次聯系上了他父親,他們對一些網絡上的傳言予以了否認和說明。同時我們也采訪了在美國負責留學事宜的資深升學顧問等人士,請他們從專業角度,談談對此事的看法,以及對未來赴美留學生的一些建議。
當事人回應:
網上傳言不實,等最終處理結果
昨天晚報記者聯系上了小倪與他的父親,對于目前網上傳聞的小倪已被學校開除學籍、遣送回國的說法,小倪予以了否認。
“現在校方還沒有做出處罰的決定,我不知道網上的傳言是怎么出現的。”小倪告訴記者,由于和校方有協議,在最終的結果出來之前,他不方便對媒體透露任何有關此事的細節,目前已委托律師處理此事。
倪爸爸回應稱,兒子是回國了,但并不存在被遣送回國一說。在兒子回國后,他和兒子進行了簡單的溝通,對兒子發布的消息進行了批評,認為兒子的言論對很多人都是不尊重的表現。據倪爸爸了解,兒子有違反校規的情況,目前在等待學校方面的處理結果。
“我兒子的確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我認為沒收其槍支和持槍證、對其進行批評教育等,在我看來是比較合理的。但是像網上傳言的那樣開除學籍、遣送回國,這個是不是就有些過了?畢竟孩子作為一名學生,在國外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在逐步學習當地的法律、適應當地的文化,應該給予知錯就改的機會。”倪爸爸說。
倪爸爸表示,現在整件事情小倪自己在多方溝通聯系,在結果出來之前不再多做評論。
美教育界人士:
被學校開除,并非無回轉余地
根據美國愛荷華本地媒體報道,移民局方面回應,小倪是因為被學校取消了學生簽證,而被送返回國的。
處理過多起在美中國留學生被開除案例的美國厚仁教育首席發展官陳航告訴錢報記者,報道所提及的學生簽證,應該是F-1簽證。這是美國政府簽發給全日制在美國讀書的學生的簽證。
這個簽證存在的重要基礎,是有相關學校提供給你留學機會。“這個是高校自己可以掌握的,如果他拒絕給你學籍,取消了資格,你就不再是該校的學生,所以就暫時不能在美國繼續待下去。”陳航解釋。
但是被學校開除,并不是沒有商量余地的。“美國高校對于開除,一般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suspension,有點先將你送離學校,看你表現的意思,如果表現好,還是可以回來的;而另一種則是永久開除,那是針對比較嚴重的情況了。”
對于小倪因在社交媒體上的不當言論,而遭致學校開除并驅離的做法,陳航看來,并不夸張。“這是美國高校的慣常做法,因為你危險,所以先把你驅離出校,送走離境,回過頭,我再做處理。”
而小倪在離境時說有警察護送的做法,陳航說,可能是因為小倪被學校視為“危險人物”,所以由警察護送,是一個確保小倪確實出境的安排。
陳航告訴錢報記者,小倪這次所發的言論,屬于比較嚴重的行為失當。“他的言論有威脅公共安全的成分,對于有著盧剛陰影的愛荷華大學就更是如此。”
美國高校都不愿意將麻煩放在校園里,對校園里可能存在的危險人物敬而遠之。
“美國高校的校規高于一切。校規的執行和管理,通常是由教授和學生組成的學術委員會和教務長負責。但由于委員會成員平時多忙于個人事務,所以大多時候對學生的管理就是,抓到一次違反校規的行為,情節嚴重就從嚴處理,說開除就開除,絕不手軟。”
陳航說,一些公立大學因為學生人數眾多,為了便于管理更是在校規執行上說一不二。而這次,小倪被開除出校的理由也正是違反了校規。
陳航告訴錢報記者,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因為不了解美國文化和法律吃虧的案子并不少。有位中國女留學生,因為學業壓力和生活習慣難以適應等原因,對在美國所住家庭里的某位成員表達了厭惡的激烈言論,險些被當地警方以有暴力傾向送往精神病院。
陳航在接觸了許多中國留學生后發現,那些被開除的留學生有些共性。“他們一般缺乏專業的生理心理引導,也對美國的社會環境知之甚少,從而容易犯錯。事實上,由于其中國生活、教育背景,很多時候,他們難以真正融入美國生活,只能生活在熟悉的中國人圈子里,因此哪怕留美多年,也會犯錯。”
在美國學校生活中,有些行為有些事,中國留學生可能不以為意,卻會觸及美國人最敏感的神經。
“美國學校寬進嚴出,盡管校規各不相同,但有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缺課和作弊是大忌。而私生活中,言行也千萬不要涉恐、涉黃、涉及他人隱私。美國人對人身安全的看重程度,很多中國人確實難以理解。有學生因為期末考成績,找教授磨嘰了兩次,第三次找教授的時候就被校警以侵犯教授人身安全為由被請了出去。這在中國很多學生眼里,應該難以想象吧。”
因此,陳航建議,中國留學生在留學時,一定要清楚各自學校的校規,并且在觸犯校規的時候,懂得尋求自我保護的方式。
曾經留美的金女士:
對東道國尊重敬畏,是基本要求
杭州金女士1995年畢業于杭二中,保送北大,后就讀斯坦福,并與先生在愛荷華共同生活過一段時間。
金女士很為小倪惋惜:“這并不僅僅是法律問題,還有很重要的基礎教育問題——人要有敬畏之心。”
“首先,小倪若掛科,應是小倪自己的過錯,不能說‘學校讓我掛了’——難道成績不好的學生都應去責怪老師或學校嗎?”
“這是不是值得思考,我們的基礎教育是不是出了問題?我們的基礎教育之中,對敬畏之心甚少提及,不少家長甚至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師‘只會賺錢,沒有責任心’等等,有些話,尤其是不尊師重道的話,在孩子面前其實是一個字都不可以講的。”
“其次,愛荷華作為小倪的母校,有一道深深的傷疤,那就是盧剛事件。小倪這次揭母校傷疤,讓校長老師同學們情何以堪?這也是做人沒有敬畏之心的表現之一。何況小倪是華人,更添事件的敏感程度。”
“再次,小倪在美國生活,客隨主便,到人家家里做客,總要客氣一點,尊重東道國文化和教育,是很基礎的要求。這同樣是敬畏之心。”
美國是一個法律體系相對完善的國家,中國留美學生在出國期間應當仔細了解并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許多留學生在出國時或對國外的世界抱有很多過于夸大的美好幻想,或仍然帶著青少年所謂的熱血和義氣,在掙脫了父母師長的管束后自由行事。殊不知國外所謂的“自由”是由完善的法律編織的相對的包容,切莫把自由當借口肆意妄為,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相信這次的事情足以給我們一個警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