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探索
重慶英語聽力測試現已實行一年兩考
此次《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部分內容,事實上,在我市目前實施的新高考方案中,已有所體現。
英語聽力測試一年兩考
全國高考新方案明確規定,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可選其一計入總分。
而我市普通高中從2010年便開始進入新課改,經過長達四年的研究和討論,吸收了其他省市高考改革的經驗,出臺了《2013年重慶市普通高考方案》。
據了解,從今年開始,我市高考英語科目統考筆試部分不再含聽力,取而代之的是每年參加2次PETS-2聽力考試,該項考試分值30分,考生可考兩次,從中選擇最好的成績計入英語科總分。
錄取參考綜合素質評價
全國高考新方案明確規定同時對招生錄取機制進行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統一高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
而我市采取的是“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統一高考”的選拔模式。雖然高校錄取時主要根據統一高考的成績,但高校在錄取新生的過程中,獲得的信息量更多,選擇余地更大。
根據我市的高考新方案,招生院校可以根據其招生專業特性,在招生章程中對考生的學業水平考試結果提出等級條件。例如,某院校的數學專業,可以要求考取本專業的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為“A”,如果學生的成績沒有達到這個要求,就可能不被錄取。
高考將只考語數外 重慶何時實施尚無具體時間表
高考站重慶商報 [微博] 秦健 廖嫻雅2014-09-05 09:12 我要分享 騰訊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新浪微博 0
[摘要]學業水平考試6科目自選3科計入總成績,外語提供兩次考試機會,明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特長生加分。重慶市教委:待我市結合實際制定出具體方案后將上報教育部,通過后向社會公布,再推遲三年實施。
重慶探索
重慶英語聽力測試現已實行一年兩考
此次《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部分內容,事實上,在我市目前實施的新高考方案中,已有所體現。
英語聽力測試一年兩考
全國高考新方案明確規定,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可選其一計入總分。
而我市普通高中從2010年便開始進入新課改,經過長達四年的研究和討論,吸收了其他省市高考改革的經驗,出臺了《2013年重慶市普通高考方案》。
據了解,從今年開始,我市高考英語科目統考筆試部分不再含聽力,取而代之的是每年參加2次PETS-2聽力考試,該項考試分值30分,考生可考兩次,從中選擇最好的成績計入英語科總分。
錄取參考綜合素質評價
全國高考新方案明確規定同時對招生錄取機制進行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統一高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
而我市采取的是“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統一高考”的選拔模式。雖然高校錄取時主要根據統一高考的成績,但高校在錄取新生的過程中,獲得的信息量更多,選擇余地更大。
根據我市的高考新方案,招生院校可以根據其招生專業特性,在招生章程中對考生的學業水平考試結果提出等級條件。例如,某院校的數學專業,可以要求考取本專業的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為“A”,如果學生的成績沒有達到這個要求,就可能不被錄取。
統一高考將只考語數外 文理不再分科
轉播到騰訊微博
昨日上午,《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出臺,標志著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啟動。根據實施意見,高中將不再分文理科;明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2014年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2017年全面推進,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
綜合改革試點
1.總成績=語數外+學業水平考試3科目
改革考試科目設置。增強高考與高中學習的關聯度,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保持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計入總成績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
2.多元錄取: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改革招生錄取機制。探索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高校要根據自身辦學定位和專業培養目標,研究提出對考生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報考要求和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提前向社會公布。
3.改革時間表:上海浙江今年先試點
按照統籌規劃、試點先行、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的原則,選擇有條件的省(市)開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別出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從2014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試點要為其他省(區、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據。
考試形式內容
1.高中學業考試同一科可考兩次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考試范圍覆蓋國家規定的所有學習科目,避免嚴重偏科。學業水平考試由省級教育行政部按國家課程標準和考試要求組織實施。各地要合理安排課程進度和考試時間,創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同一科目參加兩次考試的機會。2014年出臺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指導意見。
2.建立規范的學生綜合素質檔案
規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情況,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建立規范的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客觀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突出表現,注重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等內容。嚴格程序,強化監督,確保公開透明,保證內容真實準確。2014年出臺規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指導意見。各省(區、市)制定綜合素質評價基本要求,學校組織實施。
3.高職院校“特招”職業技能必考
加快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與普通高校相對分開,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中職學校畢業生報考高職院校,參加文化基礎與職業技能相結合的測試。普通高中畢業生報考高職院校,參加職業適應性測試,文化素質成績使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學生也可參加統一高考進入高職院校。2015年通過分類考試錄取的學生占高職院校招生總數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為主渠道。
4.回歸全國統一卷 異地高考迎利好
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科學設計命題內容,增強基礎性、綜合性,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改進評分方式,加強評卷管理,完善成績報告。加強國家教育考試機構、國家題庫和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這對參加異地高考的考生是一大利好。
招生計劃分配
1.中西部地區高考錄取率將提高
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繼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在東部地區高校安排專門招生名額面向中西部地區招生。部屬高校要公開招生名額分配原則和辦法,合理確定分省招生計劃,嚴格控制屬地招生比例。2017年錄取率最低省份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從2013年的6個百分點縮小至4個百分點以內。
2.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
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繼續實施國家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由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部屬高校、省屬重點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額招收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優秀農村學生。2017年貧困地區農村學生進入重點高校人數明顯增加,形成保障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制。
3.中小學試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
完善中小學招生辦法破解擇校難題。推進九年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完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具體辦法,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改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方式。實行優質普通高中和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進一步落實和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和升學考試的政策措施。
招生錄取機制
1.取消藝體特長加分 省級加分不通行
減少和規范考試加分。大幅減少、嚴格控制考試加分項目,2015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確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項目,應合理設置加分分值。地方性高考加分項目由省級人民政府確定并報教育部備案,原則上只適用于本省(區、市)所屬高校在本省(區、市)招生。2014年底出臺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
2.自主招生排在高考后 取消聯考培訓
完善和規范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主要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申請學生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達到相應要求,接受報考高校的考核。試點高校要合理確定考核內容,不得采用聯考方式或組織專門培訓。規范并公開自主招生辦法、考核程序和錄取結果。嚴格控制自主招生規模。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后進行。
3.校長簽發通知書 錄取結果可申訴
高校要將涉及考試招生的內容,在招生章程中詳細列明并提前向社會公布。高校可通過聘請社會監督員對招生工作實施第三方監督。建立考試錄取申訴機制,及時回應處理各種問題。建立招生問責制,2015年起由校長簽發錄取通知書,對錄取結果負責。
4.錄取不再按批次 雙向選擇機會多
改進錄取方式。推行高考成績公布后填報志愿方式。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改進投檔錄取模式,推進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檔方式,增加高校和學生的雙向選擇機會。2015年起在有條件的省份開展錄取批次改革試點。
5.普通高校高職學分將互認轉換
拓寬社會成員終身學習通道。探索建立多種形式學習成果的認定轉換制度,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實現多種學習渠道、學習方式、學習過程的相互銜接,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2015年研究出臺學分互認和轉換的意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