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這是2015年教育圈的熱詞,并將繼續引領2016年的教育風向。
本次深化課改的最大亮點是:從功能和性質上把課程分成兩類,在原有的總課時中拿出一部分作為拓展性課程。從2015學年的局部試點,到2016學年的全面實施,杭州不少學校已經找到方向并積極嘗試,積累了經驗和方法。
昨天,杭州市實驗學校教育專委會、杭州市校外教育協會聯合舉辦“拓展性課程研討和現場觀摩會”,市教育局領導、專家和杭州80多位中小學校長,談的就是課改中的“拓展性課程”,校內外教育資源如何有效融合成為焦點。
拓展性課程的“攔路虎”:最缺專業教師和課程體系
在新版課表中,拓展性課程課時在總課時中占比為:小學15%,中學20%。
算一下,相當于小學六年拓展性課程課時約910節,中學三年約1120節。因此,如何在保證基礎性課程扎實完成的同時,在拓展性課程建設上取得創新和突破,成為學校課改的重點之一。
然而,這么大力度的改革,僅靠學校獨立完成相當不易。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杭城中小學課改的現狀是:每所學校都是獨立的教育空間,其規模、場地、資源等均有局限,師資隊伍以基礎性課程授課教師為主。拿余杭區的金成外國語小學來說,原來的社團選修課均由校內老師自主開發授課,但由于系統化不夠,專業化不深,缺少勝任課程的優質教師,因此三年下來學生提升并不明顯。
對于大部分學校來說,這樣的模式無異于“螺螄殼里做道場”,空間不大。
浙江省教育廳出臺的《省廳關于建設拓展性課程的意見》,引發了學校的進一步思考。“意見”中明確指出:充分利用家長、社區和社會機構等校外教育資源,借助青少年活動中心、勞技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博物館、展覽館、俱樂部等校外教育場所,開發開設拓展性課程。
校長們意識到,要讓中小學生真正享受到個性化實施素質拓展,必須在更大的教育視野里來尋找更大的教育空間,把學生引向社會完成學習。
這3所學校的做法有啟發:如何讓校外資源為我所用
如何為拓展性課程“落”好第一顆“棋子”?杭州有幾所嗅覺靈敏的學校在校外找到突破口。采荷三小、金成外國語小學和天長小學,先后與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合作,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拓展性課程。它們代表了兩種類型的嘗試:采三、天長,把學生送出去參與拓展性課程學習;金成則是將校外教師、課程請進校。
六年前,采荷三小的一個舉動曾引發熱議:學校選擇每周四下午不上課,學生到活動中心(發展中心)上課,享受最專業的校外教育資源。校長黃升昊介紹,如今拓展性課程時間,從一個半天增加到兩個半天,學校自主開發50多門課程,體藝、綜合實踐類各占50%,加上青少年發展中心的拓展性課程,學生可選擇的超過100項。“合作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學習方式的改變,課程評價的改革等。”
在解決缺師資缺課程的問題上,金成外國語小學在活動中心幫助下實現了一舉突破。學校把活動中心的專業教師請進來,陸續引進20多門課程并建成體系,校內教師擔任助教,既能協助工作又能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為拓展性課程儲備未來的師資。
由于設備場地等限制,天長小學無法很好地保障全校40個班1153名學生的課程資源需求,因此,從本學期開始,學校實施了面向1-3年級的個性化課程服務。校長樓朝輝介紹,每周兩個時間段,每次1.5小時,學生走進活動中心接受專業師資的專業授課。同時,學校還跟市民健身中心合作,放學后學生可以在這里打籃球。
“如何用好社會資源,各部門都在探索。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的主動介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杭州市教研室主任曹寶龍認為,幾所學校巧用校外資源提高教學質量,是杭州義務教育和校外聯動的典型。
學分互認制度的提出:它能否推倒校內外教育的“圍墻”?
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與三校聯動的做法,引起了杭城很多學校的關注。記者了解到,已經有不少校長主動預約和中心開展類似合作。
那么,此類做法能向更大范圍推廣嗎?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黃建明說:“我們研討的意義,不在于增加幾所合作學校,而是希望探索徹底融合校內外教育的新機制,希望真正找到簡便易操作的協同管理載體。”黃建明認為,重視學校主陣地,也要重視整合社會和家庭等多方資源,推倒教育的“圍墻”才是校內外教育聯動機制的關鍵。
作為課改的觀察者和實踐者,黃建明思考得很深。比如,他談到,學生是課改主體,能不能允許學生有個性地做一些事?“參加學校開設的茶藝課是拓展性課程,那學生自己去茶博學茶道算不算拓展性課程?”除了學校安排,還應允許學生自己主導、選擇。
他甚至還提出一種設想:互認學分(課時)。學生校外上課獲得的學分或修滿的課時,能否納入學校拓展性課程評價。雖然,這個想法面臨的困難很多,諸如,校外機構的資質如何評定?課程如何建設?學校用什么方式認可?
對此,杭州市教育局初教處處長蔣鋒也提到,學校利用現有資源開發課程,肯定是有局限,不夠全面的,如何整合更好的社會資源幫助學校實現課程建設,值得我們思考。蔣鋒說,今后杭州中小學的拓展性課程,將與青少年活動中心、第二課堂活動基地等校外機構合作開設。同時,學校與校外機構合作開發拓展性課程,教育主管部門要提供相應支持,而且也要對課程做好管理、評價、考核。
據了解,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已經為合作的三所學校學生準備好了首批《校外拓展性課程學時證明》,讓學生帶著校外修到的學分(課時)回學校去。黃建明說:“不管學校是否認可,我們都會做好這件事,同時也在不斷探索更完善的評價機制。”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