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天津大學消息,該校馬新賓、劉文廣、劉永長三位教授分別由于在“一碳化工”、“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和“高性能金屬材料相變行為、強化機理與組織控制”研究方向取得的突出成績,獲得了2013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馬新賓現為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綠色合成與轉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他以綠色化學工藝與一碳化工作為主要科研方向,基于合成氣高效利用的目標,在CO氣相催化合成有機含氧化合物的環境友好工藝的開發與研究等領域開展科研工作,重點開展了氧化羰基合成碳酸酯、草酸酯以及基于草酸酯路線的煤制乙二醇、非光氣法制備碳酸二苯酯的催化劑設計、生產工藝及工程放大的研究工作。
劉文廣現為天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他致力于非病毒載體和高強度水凝膠的生物醫用高分子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針對陽離子載體對DNA"易壓縮難解離"以及聚乙二醇修飾降低細胞攝取的難題,建立和發展了利用高分子的環境響應性調控基因的壓縮/解壓縮和基于聚磺酸類兩性電解質修飾提高轉染效率的方法。他提出了基于可逆非共價鍵相互作用構建環境響應和生物功能的高強度水凝膠的新策略,建立了離子誘導的高強度形狀記憶水凝膠的新技術,豐富了形狀記憶水凝膠的設計理念,克服了高強度水凝膠耐疲勞性差的缺點,并拓展了其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范圍。
劉永長現為天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材料復合與功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在材料成形過程的界面控制理論,鋼鐵材料超細晶控軋理論與技術以及新型電子材料領域展開研究工作,并取得系列成果。圍繞金屬材料相變行為與組織控制開展工作,他澄清了鐵基合金固態塊狀相變機理,確定了塊狀相變發生的臨界條件,闡明了微應力變形對塊狀動力學相變的影響機制,發展了微變形鋼鐵材料組織細化、中溫等溫停留處理獲得針狀鐵素體的新方法并分別在P91和WB36鋼生產中應用;開發了系列高性能、低成本無鉛焊料產品;研發的高Cr鐵素體耐熱鋼650度時屈服強度和持久強度遠高于國際同類材料;發展了高載流二硼化鎂金屬活化低溫快速燒結技術。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旨在促進青年科學人才的成長,培養和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該基金資助45周歲以下,在自然科學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國內外同行承認的突出創新性成績,或對本學科領域的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應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國內外同行認可的創造性科技成果的優秀青年學者。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