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重慶市教委傳出消息,2014年重慶市將繼續實施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培養工程,全年農村小學全科教師計劃培養1100人,比去年增加近六成,覆蓋28個區縣。
市教委相關人士稱,農村小學全科教師的“擴量提質”,將對重慶市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具有“源頭”的意義。
規模投入擴大薄弱區縣重點傾斜
據了解,重慶市現有村小3000多所,但與之對應的是偏遠鄉村教師數量緊缺,專業結構不完全合理,需要更多綜合素質全面的教師,推動農村素質教育,促進重慶市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農村小學教師培養計劃是通過定向培養模式為農村輸送高素質的教師人才,尤其是“一專多能”(除勝任主體學科外,還能兼任音體美)的教師。因此被認為是從源頭上促進重慶市教育均衡發展的治本之策。去年項目剛推出即受到廣大基層學校的熱烈歡迎。
今年重慶市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培養與往年有何不同?
“首先從招生規模上重慶市今年進一步加大了投入。”市教委相關人士介紹,今年農村小學全科教師計劃培養1100人,覆蓋28個區縣。與去年第一批的600多名相比,招生人數增長了57%,在經費投入、人員編制、培訓基地方面各級政府和相關高校給予充分保障。
其次,此次定向培養加大了向庫區或農村薄弱地區的傾斜力度。據了解,開縣、奉節等地招生名額最多,一個區縣就有80人,明顯高于其他區縣。這對于彌補區域教育短板具有重要意義。
強化政策保障確保人才扎根農村
農村學校條件艱苦,如何讓4年后這些優秀畢業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從以往數據看,由于各種原因,免費師范生政策施行后,最后真正能到農村一線去的并不多。”一位教育專家指出,因此為避免這種情況,在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培養項目上,市教委提供了一系列保障機制。
首先,在人員編制上,重慶市要求各區縣將編制配備重點向農村小學傾斜,將空缺編制、自然減員編制指標優先用于本地區招聘的農村小學全科教師,確保每一位到校任教的農村小學全科教師有編有崗,并將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工資和津補貼等全額納入財政預算,保證編制經費到位。
其次,嚴格履行全科師范生優惠政策及承擔義務。按照培養協議,在校學習期間,定向培養的全科師范生將享受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并補助生活費的優惠待遇。作為享受免費教育的義務,這些全科教師畢業后要在與其簽訂培養使用協議區縣的農村鄉鎮以下小學至少從教6年。如果不履行協議,須退還已享受的免費教育費用,并繳納50%的違約金。
為提高師范生培養質量,全科師范生的培養采用“3+1”的創新模式,即前3年在高校注重課程學習,最后1年在教師進修學院研修和實踐基地學校實習并完成畢業論文。
此外,強化師德教育和養成教育,注重培養全科教師所需的音體美素質。
“只有這些‘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年輕老師來到農村,才能縮小城鄉間的教育差距,為重慶市農村發展提供有力后勁。”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