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第29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頒獎儀式在南開中學舉行。在發明類項目中,總共有近200個“發明”獲獎,它們都出自我市的中小學生之手。
據介紹,全市36個區縣(自治縣)、8所市直屬學校的50余萬中小學生參加了本屆大賽。經過各區縣(直屬學校)選拔推薦,共有142項小學生創新成果、167項中學生創新成果、18項機器人創意、218幅科幻繪畫、98個優秀實踐活動、304項教師科教創新成果和235個教師優秀科技教育方案參加了市級競賽。
根據評審結果,大賽組委會將推薦12個優秀項目(中小學生創新成果)、30幅科幻畫、10個優秀實踐活動、30項科技教師作品,參加今年8月由中國科協和教育部等九部委在山西省太原市舉辦的第29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據悉,從今年開始,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部實行網上申報,學生競賽項目實行網上初評。學生作品最后得分網上初評成績占30%,現場技能測試占10%,現場終評答辯占60%。
現場>
這些娃娃的發明有意思
記者在昨日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發明展示現場發現,中小學生們的發明大多都不是“異想天開”,而是貼近生活,讓發明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有所應用。
智能床助病人上手術臺
沙坪壩雙碑小學的六年級女生夏億勤與龍軒宇、楊桐共同發明出一種“方便老人手術前后移動的智能AB床”。這項發明獲得了本屆比賽“機器人創意類”一等獎。
AB床,是由固定不動的A床和靈活移動的B床兩部分組成。在夏億勤的操作下,一個“病人”躺在B床上,慢慢地向手術臺—A床移動。當兩張床平行,B床緩緩抬起了床墊下方的支架,“病人”被抬起來,接著支架向前、向下,“病人”就被穩穩地放在了A床上。
“下一步,我們考慮在B床上增加超聲波光感應裝置,提高其智能程度。”夏億勤說。
感應區讓紅綠燈更人性
在人流量較少的地方,紅綠燈其實浪費了車輛的等待時間,但如果不設置紅綠燈,又會給過馬路的行人造成不便。“如果能智能地控制紅綠燈時間就好了。”帶著這種想法,重慶市鐵路中學的高一學生郭健鋒發明出一套“斑馬線自適應控制系統”,獲得了本屆比賽的高中組學生發明類一等獎。
在郭健鋒的演示模型中,斑馬線兩頭分別有兩個“感應區”,感應區通過單片機可以給紅綠燈發出信號。郭健鋒說:“一旦感應到有行人準備過馬路,紅綠燈就會照常倒計時;如果沒有人,紅綠燈倒計時到30秒的時候就會暫停,直到重新感應到行人時,它才會繼續倒計時。”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