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規定以及重慶市新高考方案要求,重慶市2014年普通高校考試招生政策沒有重大調整,僅有3方面的微調。
(一)實施國家和我市對貧困偏遠地區、農村考生的扶持政策。
一是擴大實施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重慶市共有14個區縣,采取單報志愿、單設批次等特殊錄取政策。與往年相比,今年這個政策的主要變化在于學生可轉戶、可按規定轉專業。
二是首次實施農村學生單獨招生計劃。部屬高校和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高校,原則上按照本科招生規模2%的比例安排招生名額,主要選拔邊遠、貧困、民族地區縣及縣以下中學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學生。原則上符合當年普通高校統一考試招生報名條件、高中階段具有在上述中學連續3年學籍并實際就讀、具有農村戶籍且家庭在農村的學生均可報考。該計劃執行本科一批線,考生資格由高校審查。
三是首次實施市屬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專項計劃。安排一定數量的市屬重點高校一本批次的招生名額,專門招收我市具有農村戶籍的學生。
(二)實施新高考方案英語聽力考試一年多考。自2014年起,我市普通高考英語科目筆試時取消聽力部分,聽力考試由PETS-2聽力考試替代,考生可考兩次,從中選擇最好的考試成績計入總分(聽力考試成績滿分30分,有效期為兩年)。
(三)實施定向培養直招士官工作。在重慶市今年為首次實施,全國有25所地方高校面向十二個省市招生,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承擔此項任務,此項計劃在專科提前批招生。在高考志愿填報后進行軍檢、面試、政審。
此外,在優化操作層面方面,今年重慶市作了5個方面的改進。
一是調整優化志愿結構。將本科第二批、第三批和高職專科一階段、二階段原志愿結構調整為“3+3”模式(3個平行一志愿+3個平行二志愿),以增大考生選擇機會、降低志愿填報風險。
二是剩余計劃均實行二次征集志愿。在原來已經在本科一、二、三批和專科一段、二段實行二次征集志愿的基礎上,今年新增提前批本專科實行二次征集志愿,所有批次均實行二次征集志愿。
三是規范報名工作。包括4項:其一,采集藝術類考生指紋。高考報名攝像時,采集藝術類考生指紋。其二,集中設置小語種報考點。按相對集中原則,在開設外語小語種教學的區縣集中設置報考點,其它區縣不再接納小語種考生報考。其三,規范對口高職類別。重新設置對口高職考試及招生類別,共設園林、機械加工、電氣技術、汽車、計算機等16個類別。中職畢業生可選擇所學專業或相近專業報考。其四,調整高職報名資格。取消3年學籍中職畢業生報考對口高職類的戶籍限制。
四是規范特殊類型考試招生。包括4項:其一,統一組織空乘(空保)面試。全市統一組織專業面試,考生根據招生院校提出的面試成績要求填報志愿。其二,調整高職單招考試。文化基礎測試由市教育考試院統一命題、統一評卷,各試點院校統一組織測試,逐步引導實施本、專科分段考試。其三,整合藝術類別。按照教育部要求,將藝術類原來的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文學、導演等類別合并成“編導類”,統一組織專業考試,統一劃定專業和文化分數線。其四,規范體育專業考試。在立定跳遠、原地擲實心球項目啟用更先進、精確的新設備;武術、藝術體操、健美操等專項考試項目的技術評分在去年試點基礎上采用現場亮分制度;在有時間限制的項目全部采用直觀的電子記時裝置。
五是進一步擴大信息公開。按照教育部要求,進一步邀請信息公開范圍和內容,嚴格做到“十公開”,繼續堅持實行“三級公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