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 據法國媒體10月27日報道,2014年年末,法國超過420萬在大城市居住的人處于失業狀態并希望找到一份工作。時至今日,沒有工作待業家中的人數仍處于不斷增長中,就業問題正面臨嚴重挑戰。
國際勞工組織統計表明,2014年年末,法國大城市共有137萬人處于既非失業也沒有就業的狀態。法國國家統計局本周三總結發布了2014年就業市場形勢圖,清楚地解釋了夾于失業與就業兩者之間的這一類人的狀況:期待能成功就業,然而由于就業形勢嚴峻以及種種緣故未就業或未能就業,這一類人被稱之為非就業人口。他們所能做的就是等待,期望以前投出的簡歷有所結果……
法國國家統計局今年六月末的統計數據表明,嚴峻的就業形勢所形成的非就業人口總數約有150萬。這一人數創歷史新高,同時也反映出法國就業市場不斷增長的不穩定性。其實自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以來,就業情況就處于不斷惡化之中。08年以后,非就業人口的數量居高不下,從未低于120萬人這一底限,可見就業形勢之嚴峻。
2014年年末,非就業人口比例達到4.6%(2013年此比例為4.3%),待業在家的人們紛紛渴望找到一份工作。而女性群體中的非就業人口比例則高于平均值,達到5.4%。更有甚者,這一比例在25歲以下的年輕人群體中幾乎達到10%。
衡量失業情況的不同準則
法國國家統計局從2008年起就開始采用上述方法來統計每季度就業市場的失業情況,2013年以后,這一方法由歐盟統計局所推薦的新方法所取代。為了更準確地統計失業人數,法國國家統計局采取了國際勞工組織的方法。當然這一方法所統計出的失業人口不包括一類人,就是工作時數少于有關工作的公認的正常時數,并且在統計(勞工部統計就業情況)進行期間,正尋找工作或隨時可以擔任更多工作的人。這一類人稱之為“就業不足人口”。
這一定義始于1982年。然而它雖然定義清晰明確,但卻不能完全反映出就業市場復雜多變的情況。比如出現非就業人口的情況,正是由于就業市場長期動蕩甚至出現危機所導致的結果。這一定義出現于 2000年年末。法國就業指導中心有一套類似的統計方法,統計準則包括B類和C類兩種,這是把工作性質為兼職工作的人算在失業人口范圍內的結果。同時,法國就業指導中心正在嘗試從另一種角度來衡量就業不足人口的問題。
國際勞工組織所定義的失業和非就業人口的定義 ——這是法國國家統計局所采取的兩種衡量就業市場情況的方法,兩者同樣也是法國勞工部經常使用的方法。法國勞工部以每月法國就業指導中心所統計的情況為基礎,公布每月的就業情勢數據。根據這一標準,法國大城市九月份的失業人口總數達到350萬(A類),如果這其中加入工作性質為兼職工作的人(A、B、C類都包括),總人數將達到540萬。與之相比,法國國家統計局的另一種方法統計表明,六月末,以國際勞工組織的標準,失業人口為285萬,另一方面,沒有工作的人數卻達到435萬。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