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中國在平衡經濟增長和減輕空氣污染之間存在困難。
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12月25日報道,過去幾天來,北京因為出現劇毒霧霾而發出“紅色預警”,與此同時,政府領導人宣布下階段經濟改革的重心是城市發展。建立和擴大城市顯示了中國決心繼續執行長期來的政策,即以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經濟發展。
但分析人士稱,這將意味著水泥、鋼鐵、能源和建材的消耗急劇增加,而這些都是主要的污染源。這個決定意義重大,因為兩個星期前,中國在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保證,要大力減少碳排放。
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員陳衛東說,嚴格執行環保措施會給經濟帶來嚴重影響,波及煤炭、電力和石油等行業。他說,這是一個重大困境,因為中國政府也希望確保清潔環境,消除城市中的持續霧霾。
平衡就業和清潔空氣
報道稱,中國政府的主要擔憂是維持礦業和工業的就業,一旦嚴格執行環保措施,會打擊這兩個行業的就業。煤炭、電力和石油行業受到的影響最大,這些行業提供2000萬個就業機會。東北的一個煤礦最近宣布,因為公司生意不好,解雇20萬名礦工。
由于石油價格下跌,中國石油公司受到嚴重打擊,面臨裁員的風險。中國石油公司生產的石油每桶成本為60美元,而國際石油價格卻徘徊在40美元。石油公司的利潤暴跌,可是卻被迫繼續生產,因為這個行業有將近1000萬名工人。
報道稱,在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中國保證在2005年的基礎上,把每經濟單位的碳排放量減少65%, 在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這就意味著中國必須加快減少污染。可是中國政府內部仍在思考,是否以犧牲經濟發展來實現清理環境,還是顧及就業和經濟增長而繼續允許工業污染。
歐盟商會中國辦事處秘書長亞當·鄧尼特說:“如果中國不減少以煤炭為主的能源強度,經濟和社會損失將更大。”
霧霾和經濟放緩的后果
報道稱,政府官員擔心失業問題的同時,長期霧霾帶來的政治風險也在增大,千百萬中國人對遮天蔽日令人窒息的嚴重霧霾強烈不滿。
北京的一位民眾說,就業和環境都是嚴重的問題,如果你想保護環境,就會犧牲就業。他說,中國試圖兩全其美,尋找一個折中方法。
報道稱,折中方法之一也許是在還沒有環境污染的地方建造新城市,這樣可以繼續讓煤炭、鋼鐵、水泥和建筑設備等工業繼續運行,可是有人警告說,這樣只會加重中國已有的問題。
鄧尼特說:“往年,這些產能過剩的行業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它們不是根據真正的經濟需求,而是供方的強力推銷。銀行必須停止積累壞債,地方政府必須停止投資虧損的項目。”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