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們寫下 期望,等待20年后再寄給自己。
巴蜀中學校慶現場,校友們拍照留念。
沒有鮮花和空飄,也沒有拱門和煙花,昨天,巴蜀中學迎來建校80周年校慶,簡樸又不失熱鬧。
伴隨著女聲合唱團《青春歡樂頌》的優美旋律,巴蜀中學建校八十周年慶典緩緩拉開帷幕。
舞臺上沒有耀眼的明星,《相逢是首歌》文藝匯演中,表演者全部來自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還有老校友。他們用簡樸熱烈而又真摯獨特的方式慶祝學校八十歲生日。
71歲的高爺爺是巴蜀高61級學生,在校期間,曾參加了學校的前進文工團。為了參加這次校慶表演,他和校友們提前一個月開始排練,每周準時到校練習。“離開50多年后,重新回到學校的舞臺上與大家一起共賀母校生日,太難得了。”
第二套體操
64歲婆婆操場邊上重溫
一陣悠長的小號聲響起后,緩慢踏步,隨后墊腳、雙手平舉向上………這是新中國的第一套廣播體操,包括下肢運動、四肢運動等十個小節,由如今的巴蜀在校生為老一輩的校友們逐套演出。
64歲的翟婆婆原本站在操場邊觀看,在孩子們表演到第二套廣播體操時,她忍不住搓了搓手,將手提包扔到一旁,也跟著做起了跳躍運動。“我記得第三個動作是擴胸運動,第八個動作好像是跳躍運動,確實有當年情景再現的錯覺。”
翟婆婆是高68級的學生,她坦言,每天第二節下課后,大家都跟沒睡醒一樣,“沒現在的孩子聽話,當時做廣播體操就是糊弄。”
“物是人非呀,懷戀當時的校園生活和同學們。”林志成是初59級七組的學生,昨日,看著孩子們在母校青春洋溢的面龐,站在一角的他熱淚盈眶。
千余集體照
他們要尋找出年少的自己
踏上石梯,走過操場,一張張青春洋溢的照片令校友們接踵而至。從黑白到彩色,從青蔥到遲暮,照片墻以年代為序,展出了從1933年創校至今共1000多張班級集體照。
“那時,我們都是男孩、女孩;那時,我們都如花兒般絢爛;那時,我們一起擁抱歡樂與激情;那時,我們的夢想就是……”戴著一副老花鏡,65歲的藺曉玲將數碼相機對準了一張黑白照片,照片上印著四十一中初64級3組。“都是十五六歲的樣子,不看當年的照片,根本對不上誰是誰。”指著照片中第二排右邊開數的第6個女同學,藺曉玲說,當時的自己愛梳一對羊角辮,喜歡穿干凈的白襯衫,“因為曉和小同音,小的反義詞是老,班上的男同學常開玩笑,喊我老玲。”
“你能猜到這里面誰是我嗎?”昨日上午,剛抵達母校,高2011級的陳銳便拉著朋友奔向了歷屆校友照片墻。
“沒話說,必須是第一排最矮的那個!”聽著朋友們的玩笑話,陳銳的思緒也跟著飄回了2011年的那個夏天。高中畢業后,陳銳考到了重慶大學材料化學專業,目前讀大三。這次回到母校,陳銳說,一是為了看看曾經教導自己的各科恩師,二是祝福母校發展得越來越好。
折朵紙玫瑰
送給當年有矛盾的女同學
在昨天的校慶中,“紅橙黃綠青藍紫”七個主題的活動中都活躍著學生身影,那些畢業多年或依然在校學習的學生成為80周年校慶的主角。
代表著“藍色創想”的學生社團活動展示吸引了不少中老年校友的關注。愛心社在組織的“寫給20年后的你”活動上,為校友們準備了明信片,寫上想對20年后的自己說的話,投入郵箱,社團會通過“慢遞社”送達到20年后你的手中。
Talking(交流)社為校友們準備了小便簽和一張大白板,校友們可隨心在上面寫下自己對母校的祝福。
編制社教校友們手工折紙,圍在臺前的全是一群中年阿姨。一個年約50多歲的男子也擠在當中,認真地拿著一張紙學習折玫瑰花。
“我要把它送給同學,我們倆好多年沒說過話了。”男子說,當年讀書時,與同班一名女生產生矛盾,兩個人都是年輕氣盛的年紀,誰也不肯先低頭。后來,畢業、工作,一直沒機會化解。聽說這次校慶那名女同學也會來,他說,這個機會一定要把握。
學校老師表示,本次校慶以人為本,從學生社團的展列、學生志愿者的服務,文藝節目的排演以及學生食堂的盒飯,都是本著節儉的原則籌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