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畢業之際,中國的90后又一次刷新了人們的三觀。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曾讓80后遭遇了一把“畢業即失業”的尷尬,但許多90后卻把“失業”玩成了“慢就業”。他們選擇去支教、去做志愿者,有的甚至搞起了“全國考察”。他們說,“要慢慢思考人生道路。”
在注重學歷的中國人看來,難找工作通常就去進修,至少拿回個更高的文憑。對于這種既不就業也不進修的“慢就業”潮流,社會輿論褒貶不一。有評論認為,他們是突破舊觀念束縛,倡導全新的就業觀。也有聲音指出,這是在回避就業壓力,其實就是“啃老”。其實更深層的根源,埋在當代中國的教育模式之中。
畢業后四處旅行了一年的合肥女孩小蔓說,“從小學到大學一直在校園學習”,所以希望“用一段時間到處去走走,也想想未來的道路。”言外之意,就是學校教育中從來沒給自己人生方向的教育,不得不在畢業后去“補課”。如果去問問那些80后乃至70后的就業心路,很多人盡管當初順利找到工作,但其實同樣迷茫于自己的就業選擇和人生道路。其中有膽略者,往往就業一段時間后選擇跳槽或轉行,一番動蕩后回歸自己志趣所在,但更多的人只是默默地“將錯就錯”了。這樣的現象讓我們不禁反思,是我們的教育體系出了什么問題嗎?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