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秋季開始,重慶市教委相繼出臺了“減負十條”、“提質十條”為中小學生減負。這些舉措對于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有無效果?昨天,市教科院公布了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減負提質的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86.3%的學生覺得學習負擔“合理”,不過,升學壓力仍影響減負,有58.5%的受訪學生表示學習時間較長,還在上早自習或午自習。
學習負擔
超九成小學生學習很輕松
市教科院副院長王緯虹介紹,本次調查,由市教科院自編調查問卷,分層隨機抽取了我市40個區(縣)的120所中小學校3至9年級的教師、學生、家長各2100人作為調研對象。共發放問卷6300份,回收問卷6238份,回收率99%,其中有效問卷共計5833份,有效率93.5%。
“總體來說,減負提質后,中小學生學習負擔趨于合理。”王緯虹說,經過調查,86.3%的學生覺得自己的學習負擔“合理”或“輕松”。其中,小學階段,92.4%的學生、71.5%的教師認為學習負擔“合理”或“輕松”;初中階段,78.2%的學生、62.7%的教師認為學習負擔“合理”或“輕松”。
調查顯示,79.2%的教師、59.8%的家長認為有必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八成以上的家長認為當前學生的學習負擔“合理”(82.3%)。72.9%的家長確認“減負提質”作用很大。
家長認為“減負提質”讓學生學習更主動、成績有提升(44%)、心情更愉快(28.2%)、身體更健康(9.5%)、動手實踐能力增強(18.2%)。
課堂教學
超八成講授時間10~20分鐘內
減負提質主要圍繞學生課程計劃、作息時間、家庭作業等多個方面進行。減負之后孩子們每天的家庭作業多嗎?根據對中小學生平均每天用于書面家庭作業時間的調查結果顯示,91.4%的小學生不到1小時,90.4%的初中生不到1.5小時。
根據調查,在課程計劃的落實上,96.3%的初中生、61.6%的小學生每周有3節及以上英語課,86.5%的小學生、72%的初中生每周有1節及以上的書法課,79.8%的教師做到不擠占所教班級的音樂、美術、體育或綜合實踐課,符合規定要求。
本次調查顯示,通過減負提質,我市中小學課堂教學已不再是過去傳統的“填鴨式”教學。87.7%的教師課堂講授時間在10~20分鐘以內。87.9%的受訪學生反映,教師在課堂上最常用的教學方式有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合作式、參與式等。
存在問題
學習時間超標睡眠不足 三成學生沒課程輔助活動
通過此次調查,三分之一以上的家長(35.5%)、近二成的教師(17%)擔心因“減負”導致學生學習成績滑坡。16.1%的教師反映“升學率和學生的考試成績”依然是學校考評教師的最主要依據;4.1%的教師和12.6%的家長最關心的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升學。
為此,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普遍超標、睡眠時間嚴重不足。市教委規定,嚴禁組織學生上早自習、午自習,但調查結果顯示,仍有58.5%的受訪學生確認還在上早自習或午自習。
另外,在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上,受訪家長反映,58.8%的小學3-4年級、64.3%的小學5-6年級學生少于規定的10小時;43.1%的初中1-2年級、53.6%初中3年級學生少于規定的9小時。
在減負提質計劃中,市教委規定,每天下午開展1節課程輔助活動,但調查顯示,仍有25%的教師、35.4%的學生表示學校沒有開展過課程輔助活動,23.3%的學生確認學校每周只有1節課程輔助活動,2.3%的學生確認學校每月只有1節課程輔助活動。
同時,54.3%的學生表示在校鍛煉時間未達到規定的每天1小時。此外,在開展課外閱讀和社會實踐活動上,根據調查,中小學生均低于規定要求。
應對措施
加快考試評價和學校招生制度改革
如何才能真正給孩子減輕負擔?王緯虹表示,要徹底轉變給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下達升學指標的做法,不以學生考試成績或升學情況(特別是以升名校數量)作為評價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的唯一標準。
同時,教育行政部門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努力縮小校際差距。要均衡推進“減負提質”,要完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和學業水平測試制度,加快考試評價和學校招生制度改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