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減負提質調研結果出爐
六成五六年級學生睡不到10小時
三成家長擔心減負導致成績滑坡
日前,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公布我市中小學生減負提質行動調研結果。此次調研隨機抽取全市120所中小學校3至9年級教師、學生、家長各2100人作為調研對象,發放問卷6300份,回收問卷6238份。
主持此次調研的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緯虹表示,減負提質是一個漫長過程,雖然取得很大成效,但由于陳舊教育觀念根深蒂固,還存在不少問題應當引起學校、老師和家長的重視。
學生睡眠仍然不足
市教委明確規定,嚴禁組織學生上早自習、午自習,但仍有58.5%的受訪學生確認還在上早自習或午自習。
受訪家長反映,學生每天睡眠時間,58.8%的小學3~4年級、64.3%的小學5~6年級學生少于規定的10小時;43.1%的初中1~2年級、53.6%初中3年級學生少于規定的9小時。呈現學生睡眠時間嚴重不足比率隨年級升高而增高的趨勢。
音體美課時難達標
調查顯示,50.6%的小學生確認音樂、美術或藝術課時,未達到課時計劃要求的每周4節,63.6%的初中生確認音樂、美術或藝術課時,未達到課時計劃要求的每周3節。
54.3%的學生、29.2%的教師確認學生在校鍛煉時間未達到規定的每天1小時。調查說明,音、體、美學科依然薄弱,課程計劃落實不夠,亟待加強。
課外閱讀嚴重不足
調查顯示,中小學生每天用于課外閱讀的時間,42.5%的小學生少于50分鐘,34.9%的初中生少于40分鐘,低于規定要求。35.7%的小學生(4~6年級)、75.2%的初中生每學年閱讀課外書籍數量不足10本,低于規定要求。78.4%的家長確認孩子在家多數時間沒看課外書。
此外,41.2%的小學生、50.1%的小學生家長、59.4%的小學教師確認,每學年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時間少于規定要求的2天;73.7%的初中生、72.3%的初中生家長、82.9%的初中教師確認,每學年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時間少于規定要求的4天。顯然,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時間不足,初中比小學更嚴重。
家庭作業形式單一
在調查中,56.3%的家長、60.6%的學生確認,家庭作業主要形式是書面演算或抄寫。
就學科而言,78.9%的學生認為家庭作業量最大的學科是語文、數學,30%的初中1~2年級的學生認為英語的家庭作業量相對較大,20.5%的初三學生認為物理、化學的家庭作業量相對較大;就家庭作業布置方式,多以全班統一為主。59.9%的學生確認,所在班同學的課外作業布置都是一樣的。
此外,14.4%的學生、10.9%的教師、9.8%的家長確認,學校設有重點班、尖子班或實驗班。這種現象在初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家長老師心存疑慮
減負也讓家長和老師心懷忐忑。據調查,35.5%的家長和17%的教師都表示,擔心減負會導致學生學習成績滑坡。
在調查中,有16.1%的教師反映,升學率和學生考試成績依然是學校考評教師的最主要依據;4.1%的教師和12.6%的家長最關心的,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升學。
在這方面,初中與小學差異極為顯著。有21.7%以上的初中生家長表示最關心考試成績,他們對升學的壓力比小學生家長更大、更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