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故宮獨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在網上爆紅,引發了一陣博物館衍生產品熱潮。很快,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也將推出一批獨具特色的衍生產品。11日,由上海高校大學生設計的147件創意衍生產品經專家評審后決出一、二、三等獎,未來這些設計將有機會投入市場,并正式在上海科技館、自然博物館中進行銷售。
今年6月起,上海科技館啟動了“愛不釋手”衍生品設計作品征集活動。圍繞科技館、自博館的場館特征、展示特色,面向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的學生進行作品征集。活動共收到三所高校參賽作品147幅,涵蓋了實用品、紀念品和平面衍生品等不同類別。參賽者充分挖掘科技館和自博館的文化元素,在設計衍生產品的過程中注重藝術性和實用性,形成了一批較高創意水準的科普衍生產品設計概念。在經過專家評審后,推薦出20幅創意設計作品入圍。隨后在網絡投票評選中,這些創意設計作品反響熱烈,科技館網站、微信共獲得一萬多次的點擊率,最終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3等獎3名。
獲得一等獎的作品是一件外觀亮麗、氣味清新又可以作為夜燈來使用的漂亮寶貝——小牛香薰。設計者華東師范大學學生付霖莉、傅亦弢表示,最初的設計靈感源于他們第一次參觀上海自然博物館,印象中“高大上”的自博館其實在布展和設計上非常親民,所以他們在衍生產品的設計上也融入了更多實用性的元素,希望衍生品也能貼近觀眾。香薰的造型是一只憨態可掬的實木卡通小牛,作品生動地表現出小牛豐富的面部表情,背部散發出柔和的光線,芬香空氣從牛鼻處緩緩上升,惹人喜愛。獲獎作品中,還有以自然博物館代表性動物為藍本設計的玩偶文具、螢火蟲磁粒、動物皮毛紋理傘等造型新穎,設計創意、功能實用的優秀作品。
上海科技館副館長顧慶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博物館而言,文創產品是連接博物館與大眾最好的紐帶,博物館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文創產品,讓觀眾將博物館里的獨特體驗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在今年3月起新公布實施的《博物館條例》中,明確提出鼓勵博物館挖掘藏品內涵,與文化創意、旅游等產品相結合,開發衍生產品,增強博物館發展能力。可見博物館文創產業的發展已成為一個新的亮點。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