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一上數學課就頭暈,一上語文課就犯困。杭州市新華實驗小學的老師毛燕敏卻將一年級的數學課上成了一堂繪本游戲課,效果還出奇的好,直到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還在大聲討論著課堂的細節,直呼好玩。
另一個教室里,老師王艷霞的課同樣受到學生的追捧,課堂內容跟想象力有關,也讓學生找到了“做游戲”的感覺。
這兩堂課是杭州市新華實驗小學深化課程改革的一次展示,前者是基礎課程中的“數學核心統整課程”,后者是拓展課程中的“NO.1想象力培育課程”。目前學校已完成該課程體系的整體構建。
一個繪本故事一個教具箱
學生學會辨認數學的立體圖形
跟傳統的數學課不一樣,毛燕敏的課看著像是語文課,因為整堂課都圍繞著繪本《巫婆與三顆星星的故事》展開。不過,《巫婆與三顆星星的故事》這一繪本,跟數學有關。
“在很遠很遠的宇宙,有三顆星星,分別住著不同的王子,他們非常友好。”繪本對于一年級的學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當色彩鮮艷、造型各異的“王子”出現在PPT里,所有學生都睜著眼睛盯著屏幕不放。隨著繪本故事的開啟,慢慢地學生們開始發現了規律,原來每個王子的頭部、身體、四肢以及頭飾,其形狀都與所住的星球有關。比如西瓜星是球體的,西瓜星王子的所有元素都是圓圓的,罐桶星、箱子星王子則分別是圓柱體、長方體。這一課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對立體圖形有一個初步認識,并初步建立空間感。
從繪本故事開始,學生五六人一組,針對球體、長方體、圓柱體進行歸類。課堂中有一個環節:小組將教具箱中的教具分類后,需要其他小組相互糾錯。此時,音樂響起,學生需要跟著音樂節奏,一邊打拍子一邊圍成一圈向前走,音樂停止時,小組走到哪里就“糾”哪個小組的錯。
記者觀察了一下,繪本故事很簡單,一分鐘就可以講完,但老師卻講了一堂課,其間融合了三個游戲;課堂上,老師并沒有說“答案是……”“應該是……”,她說得最多的是“你說說看”。
就怕孩子不會想
想象力課程教人“造夢”
跟數學課一樣,王艷霞執教的想象力課也設計了好玩的游戲。
開課之前,王艷霞將學生分好小組后,讓大家玩一個“錯位”游戲。每個小組成員,分別在卡片上寫下時間、人物、地點以及做了什么事,然后連詞成句。這個時候,荒誕的味道出來了,有的小組甚至提到演員鹿晗在地獄做一件搞笑的事。
“你們為什么會覺得荒誕搞笑?”王艷霞反問。“因為這些句子不符合生活常理。”“因為這些句子實在超出大家的想象力了。”學生們一個個脫口而出,也一個個答中了這堂課的宗旨。所以,這堂課就是讓學生們“造夢”。
有了詞語聯想的熱身后,這堂關乎想象力的課堂,又開始玩起了故事創編、多元表演、現場繪畫多個游戲。學生的口頭表達從四五個詞語,變成了三五百字的小故事;游戲形式也從說、畫拓展到了表演;學生的表現從拘謹變得自信、奔放。
“追夢”是學校“NO.1想象力培育課程”中的一個系列。學校按照主題教學的樣式,根據不同程度,分別在一-六年級循環開設不同的系列,每月2課時。除此之外,學校在其他基礎課程實施過程中,也滲透想象力的訓練。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