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建校80周年,重慶巴蜀學校的北京校友們8日在北京市政協會議中心齊聚一堂,舉行“北京校友慶祝巴蜀中學建校80周年大會”紀念活動。包括核物理專家張煥喬、巴蜀學校校長王國華在內的來自各行各業的精英200余人,共同感懷與追憶這所跨越兩個世紀的歷史名校所度過的風雨滄桑。
據了解,巴蜀學校是由原國民政府四川省主席王纘緒先生于1933年在重慶創辦的。它坐落在嘉陵江畔的張家花園,解放前曾是一所集幼稚園、小學、初中和高中于一體的聞名遐邇的私立學校。王纘緒先生在身兼軍政要職的同時,擔任巴蜀學校董事長職務整整18年,為學校的生存與發展注入大量物力、財才和心血。
在建校之初,王纘緒先生聘請了教育專家周勖成擔任校長,以及孫伯才、盧作孚、康心如、何魯等人主持校務。以遵循校董王纘緒先生的意愿,確定為“公正誠樸”的校訓,廷續至今。
在抗戰期間,巴蜀學校被稱為抗日救國的宣傳活動中心,在整個抗戰中從沒停止過抗日救國的各項宣傳活動。周恩來曾到巴蜀學校演講“國際形勢與中國抗戰”專題,吸引了眾多聽眾;黃炎培領導的“中華職業教育社”在巴蜀學校組織了數十場演講會;眾多著名學者和政治活動家如宗白華、馬寅初、老舍、郭沫若、鄒韜奮等曾先后在巴蜀學校作過演講及報告。與此同時,巴蜀學校的學生也增強了抗日救國教育,王纘緒先生曾親自題贈“毋忘國恥”,銘刻在巴蜀學校畢業紀念品(墨盒)上,使其發揮教育意義。
1939年,正因巴蜀學校被譽為抗日救國的宣傳活動陣地,引發日軍飛機連續三次輪番轟炸巴蜀學校校舍,炸死了6名校警,破壞了部分校內設施。為保師生安全,學校耗費巨資遷至四川西充(王纘緒先生的家鄉)。
1942年,當巴蜀學校遷回重慶張家花園時,校董事長王纘緒先生決定,將西充的巴蜀學校作為分校繼續開辦(現為西充中學),所有的教學設備留在西充,繼續促進西充教育事業的發展。可以說,現在的西充中學與重慶巴蜀中學是一脈相承。2002年,重慶巴蜀中學斥資買下并修復了王纘緒的祖屋故居,并捐贈100萬元資助西充中學,體現出巴蜀人同根同源、榮譽與共的精神傳統。
80年來,巴蜀學校在王纘緒先生為學校教育事業奠定的堅實基礎之上,經過歷任校長及全體教職員工努力,學校的優秀傳統一步步發揚光大。目前,從巴蜀學校已走出6萬多名優秀學子。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