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即將結束。回顧過去5年,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取得長足進步。尤其是成都,不少舉措都走在全國前列。12月2日,記者從成都市教育局獲悉,《成都市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2014-2020年)》,進一步明確了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成都建立市、縣、校三級管理體制,學校設立信息技術主管職位。成都市不僅在全國率先將教育信息化納入教育現代化監測評估體系,也在全國率先設立中小學信息化主管職位。目前,成都市共有國家、全省的教育信息化試點、示范學校104所。石筍街小學、棕北小學、新津花橋小學等三所學校評為全國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先鋒學校。而信息化有力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成都市已基本實現了中心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對近郊、遠郊學校的滿覆蓋,共有47所農村小學、78所初中、40所高中的5.2萬名學生同步享受名校優質資源。
根據成都市教育局信息,通過扎實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2012—2014年,成都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設資金17.8億元。中小學校全部接入教育城域專網,校園網覆蓋率100%,600多所學校實現有線和無線雙網覆蓋;多媒體到班率1:1;師機比、生機比分別達到1:1、6:1。目前,省數字校園云平臺學校、教師、學生注冊比均為100%;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學校、教師、學生注冊比分別為100%、81%、44%。
成都市在全國率先將教育信息化納入教育現代化監測評估體系。2012年,開展“教育信息化水平”監測工作,并納入對區(市)縣政府的年度目標考核。2014年,成都教育發展水平指數首次位列副省級城市第一位;區(市)縣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總達成度均值為93.08%(較2011年提高16.5個百分點),達成度在90%以上的區(市)縣為17個(較上年增加6個)。
也在全國率先設立中小學信息化主管職位。成都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見》,在全市中小學設立信息化主管崗位,享受中層干部待遇,統籌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應用工作。目前,成都市共有國家、全省的教育信息化試點、示范學校104所。石筍街小學、棕北小學、新津花橋小學等三所學校評為全國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先鋒學校。
信息化有力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成都市已基本實現了中心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對近郊、遠郊學校的滿覆蓋,全市共有47所農村小學、78所初中、40所高中的5.2萬名學生同步享受名校優質資源。2013年,成都成為全國率先全域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2014年,全市義務教育發展均衡總指數為0.25(2010年為0.41),校際均衡水平顯著提升。信息化也扎實推進了教育現代化進程。“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得到廣泛運用。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提升工程扎實推進,全面完成2015年度培訓計劃,市本級已培訓骨干教師6000人,大多數教師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數字資源備課、教學、輔導學生和開展家校溝通。成都市共6.7萬名教師注冊參加“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網上曬課4.9萬節,54節優課榮獲省級一等獎,均位列全省第一。13所“未來學校”建設試點取得積極進展,已建成“未來班級”47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