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風光好,但時近中考的孩子們無暇欣賞美好春色,迫在眼前的體育考試已進入倒計時,讓其中一些“困難戶”寢食難安。大人們“誰讓你平日不注意鍛煉”的斥責,似乎不無道理,又似乎讓孩子們備感冤枉。
中考增加體育已有十幾年,據說是針對青少年體質下降采取的舉措,考試項目和計分方法一改再改,變著花樣地考。贊成者稱“沒有考試的壓力,孩子們更不鍛煉了”;反對者稱“為考而練非但不能養成鍛煉習慣,反倒是加重了應試負擔”;持中間態度者承認“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也提不出良策。
專門補習體育的課外訓練班乃至體育家教有了市場,堂而皇之。只要應試尚存,有求必有應,供需關系使然,攔也攔不住。苦了孩子,累了家長,肥了辦班的,還頗有“愿打愿挨”之意。
鄰家有女,學至初三,為完不成數十次連續墊擊排球的考試焦急,家長要我幫忙。我也只是鼓勵孩子相信自己不比別人差,不要急,大膽把球墊高,就會從容得多。后來,家長興奮相告:“真管事,孩子通過了!”其實,若不是把孩子逼得太緊,何至于如此!我也不知是在說家長,還是說老師,抑或在說考試這碼事。
參與體育,健其體魄,本是快樂之事,誰愿意自己打小就病懨懨的?很長時間里,以為沉重的課業負擔是罪魁,奪去了孩子們鍛煉身體的時間,然而,如果得到半日閑,誰能保證他們一定去鍛煉身體,而不是去泡吧、打游戲?沒有積極有效的引導,包括健康的價值取向,無論考不考、怎么考,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總有人感慨現在的孩子不如自己小時候身體好、體育能力強,可光是嘆氣又有何用!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