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當義工、學生管校園、人人畫國畫
這些學校的文化很有特色
昨日(7月25日),記者跟隨市教委走進沙坪壩區的一些普通中小學校,他們過硬的教學設施、特色的校園文化、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有愛心的教師隊伍,都足以讓孩子在這里上學的家長放心。
上橋中學
讓每一名學生感覺到愛
“愛滿天下”校園石、愛心墻、種植愛心樹、愛心花……走進上橋中學,仿佛被一種關愛之情包圍。“上橋中學是首批農民工子女定點就讀學校,農民工子女占學生的52.7%,‘關愛教育’是我們主題教育的核心。”學校黨委書記喬小明說。
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學校開展一對一的“手拉手濟困助學”活動,幫助家庭困難的學生。比如學校的魏秀麗老師資助一名困難學生,給他送書、送衣服,幫他交午餐費,節假日還免費幫他補課,今年中考,這名學生被保送上了一所重點中學。
“在愛心教育的熏陶下,很多同學的學習進步了,還在校園里種下了愛心之花,當起了愛心小使者和傳遞者。”喬小明說。
樹人景瑞小學
家長進校園做義工當老師
沙區樹人景瑞小學,不同職業背景和個人特長的家長紛紛都走進校園做義工,給孩子們帶來不一樣的知識。
校長李華說,目前學校的家長義工團共有200多位家長加入,他們都會不定期地到校當家長助教,例如學校有活動的時候家長會主動擔任校園接待員。孩子放學時,也會充當交通協勤員等。
家長們還有一個固定的服務時間,就是每周五下午的社團活動課。學校現有30多個社團,根據家長們的不同特長擔任社團老師,教孩子們各種不同的知識和技能。
鳳鳴山小學
人人都會畫國畫
在鳳鳴山小學,幾乎每一名學生都能畫一手漂亮的國畫。原來,該校將對學生的美術教育作為辦學特色,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周至少兩節美術課來教學生們畫國畫。
學校是我市選出的“中國畫特色校園”,每天下午的興趣活動都有孩子在書畫教室里揮毫潑墨。學校還成立了“童心書畫社”,每年都舉行繪畫展,而且把孩子們的作品結集出版。目前,這樣的作品集已經出版了三部。
“畫畫可以放飛孩子的想象力,對培養他們的空間感、專注力也很有好處。”校長楊紅說,國畫教育還讓孩子們找到了成就感,增進了自信心。
市15中
學生參與管理校園
為了提高學生的獨立性,市15中在學校推行自我管理的教育模式,從衣食住行等生活小事開始,讓學生學會管理好自己。
“學校實行全寄宿制,一開始,我們發現許多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強。”校長賈武告訴記者,學校為此特別制定了一套學生自我管理方案,讓學生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如今,學生主動參與到學校各方面管理工作中,不僅獨立生活能力大為增強,而且組織能力也大大提高。例如,在食堂吃飯用餐,學生們像大學生一樣成立管理隊,負責維持秩序,學生飲用奶的分發也由學生來參與管理。
巴師附小
以“竹”為校園文化
在沙坪壩區巴師附小,學生的行為習慣、自我管理、學習能力等方面的提高,都離不開學校的“竹”文化教育。校長韓曉蓉介紹,學校不僅編寫了竹文化校本課程,還開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動,比如現場書寫“竹韻詩”、跳竹竿舞、講授竹子的習性……“竹文化逐漸融入校園,學生的行為習慣也變得更好。”韓曉蓉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