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政府給公益性崗位!重慶市人社局和市財政局聯合出臺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組合拳”,對離校兩年內并辦理《就業失業登記證》的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給予就業培訓補貼、社會保險補貼,以及每年開發公益性崗位5000個,過渡安置登記失業高校畢業生。
就業培訓補貼
擴大到畢業學年內
“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是當前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說,今年我市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達16.3萬人,比上年增長6.3%,總量壓力繼續加大。為了幫助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我市決定對登記失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培訓進行補貼,包含就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和崗前培訓。
該負責人解釋,登記失業高校畢業生是指到區縣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進行實名制登記,高校畢業生包括專科、本科和研究生。就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含微型企業創業培訓)對象將重慶籍高校畢業生從畢業年度內擴大到畢業學年內,即從畢業前一年7月1日起的18個月。
補貼標準是多少?該負責人說,按照現行政策,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3~6個月的定向就業培訓,幫助其與企業簽訂就業協議。按培訓合格人數,培訓機構可享受不超過2000元/人的培訓補貼。
社會保險補貼
單位繳費全額給予補貼
“我們鼓勵高校畢業生自己創業!”該負責人說,從現在起至明年12月31日,由高校畢業生創辦,招用應屆高校畢業生并與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小微企業,按單位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全額給予補貼。個人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仍由本人負擔。
同時,對招用登記失業高校畢業生并與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各類企業和提供公益性崗位的社區公益性勞動組織及社會單位,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公益崗位補貼
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70%
“高校畢業生走出校門,的確缺少相應經歷,失業現象較為普遍。”該負責人說,我市決定2013~2015年,每年在主城區及區域性中心城市開發5000個高校畢業生公益性崗位,對登記失業高校畢業生實行過渡性安置。
哪些是公益性崗位?該負責人說,公益性崗位具體包括街道(鄉鎮)和社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協管(協理)、公安協勤、交通協管、農業扶貧開發服務、醫療計生防疫服務、文化科技體育服務、司法宣傳調解服務、民政托老托幼助殘服務、文明勸導服務、社區矯正服務等,公益性崗位補貼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70%計算,所需經費在就業專項資金中列支。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