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曹承全家搬新家的時候,家里沒貼“福”字,沒供“菩薩”,父親只是將有4米長旗桿的一面紅旗,又放在家里最醒目的位置。盡管從小就經常聽父親講關于這桿紅旗的故事,但曹承全仍然覺得它和新裝修的家并不那么般配。但其實這桿紅旗所煥發出的精神力量,早已深深地滲入到了他的成長中。
紅旗男孩 救人英雄
——記湖南省見義勇為先進個人、“九零末”大學生曹承全
許清瑞(左)與梁三成(右)給救命恩人曹承全(中)送錦旗。
曹承全(左)看望被救清淤工人梁三成。
11月25日,湖南省綜治委、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公安廳、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湖南省財政廳、湖南省民政廳、湖南省見義勇為基金會評選出29名全省見義勇為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耒陽籍“九零末”大學生曹承全榮獲“湖南省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稱號,并記一等功。
曹承全1997年出生于陜西潼關,5歲回原籍湖南耒陽讀書,現就讀于西安工程大學管理學院,是一名“紅色革命后代”。自小深受“紅色文化”熏陶的他,就像個小太陽,渾身充滿了正能量。在群眾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緊急關頭,他臨危不懼、挺身而出,巧用紅旗旗桿連救因沼氣嚴重中毒而被困下水道的清淤工人和物業人員,并不怕臟臭、不怕惹麻煩堅持對其中一名已經失去生命體征的清淤工人反復實施人工呼吸和心臟復蘇使其恢復了呼吸;切實貫徹了習近平主席“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譜寫了一曲新時期永葆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革命血脈的時代壯歌,樹立了一個鮮活的紅色傳承典型。
A
【救人事件原始回放】
挺身而出,巧用紅旗連救兩人
2015年2月7日上午9時,古城耒陽,天氣陰冷,寒風颼颼。家住耒陽市金城華府小區三樓、放寒假在家的西安工程大學管理學院大一學生曹承全,正在自己的臥室里,為參加學校即將舉辦的數學競賽做準備。突然,聽到樓下有人發出歇斯底里的呼喊:“救命啊!救命啊!”他迅疾跑到陽臺拉開窗簾一看,只見一名中年婦女正癱倒在一個下水井處大聲呼喊,說有一名清淤工人被困在下水道井底了。
“出事了!”情急之下,曹承全連鞋都未穿,光著腳就沖出房間直奔樓下出事地點。
原來,清淤工人梁三成在小區下水道清淤時,因沼氣中毒而被困井底,而后小區物業經理許清瑞搬來梯子下井救人時,由于井內空間狹窄,空氣稀薄,有毒氣體濃度過大,梯子放下之后,不但未將清淤工人救上來,自己也因中毒被困井內。
聽到下水道暗流奔涌的聲音,聞到井口刺鼻難忍的氣味,看到所處陡坡位置的井口,曹承全聯想到去年長沙一名女大學生掉入下水道被水卷走而亡的慘劇,仿佛看到清淤工人正在被惡魔所吞噬,人命關天呀。他急中生智,猛然想到了家里的紅旗,“也許能救他們”。他迅疾跑回家,從家里扛來一面鮮艷的紅旗,將4米多長的旗桿迅速伸入井底,讓被困的兩人抓住。
隨后他又當機立斷,不顧危險地半趴在井口邊上,雙手探入井中,將中毒至深已基本失去意識的物業經理抱了上來;然后在另一人的幫助下又找來一根麻繩,下到井內,將昏迷在井底的清淤工人的身體套住拉了上來。
就在大家準備松口氣的時候,發現清淤工人已經休克沒了呼吸,而救護車又遠未到來。現場的人焦急萬分,但都不知所措無計可施,情況又一次變得十分危急。“時間就是生命,決不能干等救護車。”曹承全心里快速閃過這個念頭,此時必須對清淤工人采取急救措施,為搶救贏得寶貴時間。于是,他開始給清淤工人做口對口人工呼吸,首先吸出了清淤工人嘴里的污泥。據曹承全回想,當時清淤工人剛從下水道里拉出來,渾身污淤惡臭,但當時的自己顧不了這些,只是感到有點緊張、害羞,不知道自己人工呼吸的動作正不正確,能不能起作用。還好,幾輪人工呼吸過后,他覺得自己已慢慢掌握了方法。他捏住清淤工人的鼻子,一次次給他做人工呼吸。十幾分鐘之后,清淤工人的胸部有了起伏,口中不斷溢出泡沫,并吐出幾口血絲,開始恢復了呼吸。目睹這一幕的圍觀市民,紛紛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救護車來了,醫護人員將已經恢復呼吸的清淤工人送往醫院。仍然躺在地上的物業經理暫時找不到車送到醫院,曹承全又和路旁停著的一輛私家卡車司機商量,與大伙將物業經理用木板放上卡車后送往醫院。
據接診醫生介紹,兩人均屬混合氣體嚴重中毒(混合氣體由硫化氫、二氧化碳、甲烷、乙烷等氣體組成,帶極大毒性,對人體非常有害),若搶救不及時或方法不當就會危及生命,“如果小曹再晚幾分鐘實施急救措施,清淤工人梁三成就有生命危險了。同時,遇到此種情況,救護者一定要戴上防毒面具或用毛巾、手帕等作隔斷措施,否則會導致自己嚴重中毒乃至危及生命的嚴重后果。像小曹這樣在未采取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就進行施救,是非常危險的,他自己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并可能因腦中毒而成為植物人。”
現場看到這“驚心動魄”一幕的梁三成的妻子,至今仍在感嘆:“幸虧大學生曹承全施救及時、處理得當,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晚上,下班后父親一回家,進門就夸他做了一件大好事。原來自己白天救人的事情已經在小區里傳開了,鄰居們已七嘴八舌地告訴了父親,父親既興奮又驕傲。
社會點贊,英雄大學生全國關注
曹承全面對危險程度極高的“沼氣中毒”事故現場挺身而出、機智救人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受到了全國各類媒體的積極關注。
光明日報、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新聞網、鳳凰網、網易、騰訊、搜狐、新浪、湖南日報、湖南在線、華聲在線、西安日報、西安晚報、陜西教育網、衡陽日報等上百家主流媒體對其救人的事跡進行了重點報道。并作為衡陽市的重點宣傳典型模范,登上了衡陽日報的頭版頭條。
2015年4月,他被耒陽市人民政府授予“見義勇為模范” 榮譽稱號,成為該市近年來獲表彰模范中年齡最小的救人英雄。耒陽市委書記彭玉明親自為其頒獎,并稱贊道:“你小小年紀在危難關頭,面對生與死的考驗,能夠挺身而出,巧用紅旗勇救他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社會正能量,堪稱當代大學生的楷模。”
2015年5月,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社共同指導,人民網、大學生雜志社聯合主辦的“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曹承全榮獲了“第十屆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成為該次評選活動中陜西省唯一的獲獎者。
2015年7月,被陜西省委高教工委授予“陜西省見義勇為優秀大學生”榮譽稱號,并號召全省廣大青年學生以他為榜樣,學習他臨危不懼、敢于擔當的高尚情操和優秀品質。
B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良好家風,革命紅旗成為“傳家寶”
初見曹承全,陽光、內斂是他給人的第一感覺。與他深入交談后,你會發現,這位滿臉稚氣的“九零末”大學生,身體里其實蘊藏著滿滿的正能量。
當被問到為何有那么大的勇氣站出來救人時,曹承全不無自豪地說:“主要源于良好的家風傳承。”
他的曾外祖父曾木齋烈士是“朱毛”井岡山會師的開路總指揮, 1876年出生,性格豪爽,為人耿直,自幼跟隨拳師學得一身好功夫。于1891年入船山書院求學,1894年中舉,1895年到北京國子監讀太學,后加封縣丞,又曾在岳麓書院執教授課。他一生奉行“好男兒當以修身齊家安邦治國平天下”為第一要義,把同族的曾國藩視為榜樣,希望自己能像他那樣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為了探尋救國救民真理,他先后參加過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并于1923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還參加了湘南起義。1925年,擔任農民自衛軍司令員。1928年3月,朱德任命他為攻打安仁縣城的總指揮。他率領軍事部長何坤,以及宋喬生、周魴、王烈、曹均、曹啟文、候岳生六位團長,領導上萬工農革命軍,在短期內三打安仁并取得重大勝利。為掩護他們順利通過安仁上井岡山,他又兵分三路,組成了一條東起耒陽新市街、西至常寧蔭田圩長達150余華里的狙擊防線。經過半個多月的激戰,終因裝備太差,寡不敵眾,最后與數千戰友壯烈犧牲,用鮮血和生命為南昌起義余部與湘南起義農軍上井岡山打開了通道,保護了南昌起義的革命火種和湘南起義的革命力量,為“朱毛”井岡山會師鋪平了道路。
曾木齋走了,留給老伴的只有一面破舊的紅旗,她把這面紅旗當作“傳家寶”,一代一代傳給了后人。女兒曾四英出嫁到曹家時,她含著淚水對女兒說:“這面紅旗是你爹用鮮血染紅的,今天作為你的陪嫁送給你,你一定要記住這段歷史,把這種紅色革命精神繼續傳承下去。”曾四英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下,歷盡周折,把紅旗當作寶貝一樣珍藏留存了下來。解放后,紅旗重見天日,曾四英把紅旗交給了兒子曹圣德;曹圣德擔任上架鄉三江村村支書二十多年,為村民做了很多實事,扛著紅旗帶領群眾任勞任怨地修水利、建村道等,退休時,他又將紅旗傳給了曹承全的父親:“你們一定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
曹家幾代人把這面紅旗看得十分神圣,把它當做家里的傳家寶珍藏著、供奉著,紅旗破了,用紅綢布打上補丁,實在破舊了,再換上新的;隨著歲月的流逝,旗面換了一面又一面,旗桿換了一根又一根,縫縫補補之中不變的卻是代代相傳的紅色精神。而此次曹承全用來救人的紅旗,就是其曾外祖父曾木齋傳下來的這面至今已傳承了87年的紅旗。
深受熏陶,“紅色傳人”不負所望
環境造就人。多年來,曹承全的父輩祖輩一直十分注重傳承家里的光榮革命傳統,家里從沒掛過“福”字,也沒擺過“菩薩”,一摞摞的紅色文化書籍和一面鮮艷的紅旗卻總是與家“形影不離”。今年剛搬到新家,父親又將紅旗擺到家里最醒目的位置,就連門口貼的對聯都是“祖輩奇功朱毛會師指揮開路萬世名,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與時俱進創偉業”,橫批“承前啟后”這樣的“紅色文化對聯”。
父親是一個特別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人,贍養孤寡老人、扶持貧困農戶、贊助特困學生、架橋修路、參加抗洪搶險等都是他最喜歡和最常做的事情。父親經常給他講曾外祖父曾木齋的革命故事,并常常告誡他要做一個敢擔當、有抱負的新青年。自己“承全”這個名字,是爺爺取自“紅色傳承”、“德智雙全”之意而來的,為的就是能將“紅色基因”潛移默化地植根于他的內心和血脈,最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當好“紅色傳人”。
自小就深受“紅色文化”熏陶的曹承全,終不負所望。有人問他救人為何想到了紅旗?他說:“紅旗陪伴了我很多年,伴隨了我成長,很容易就能想到它。旗桿的長度,又剛好可以放入井內施救。”
C
【志存高遠服務社會】
樂于奉獻,成長路上一路奔跑
“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要求萬世名”是曹承全的座右銘,他渴望能像他的曾外祖父曾木齋那樣,勇于擔當,樂于奉獻,把個人的理想命運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為天下人民謀福祉。1998年,全國政協原常委、中央政策研究室原主任、中央文獻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贈送給“紅色后代”曹承全父親的一幅親筆書法作品——范仲淹的名篇《岳陽樓記》,其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警句,既對其父予以極大的勉勵,也變成了曹承全的人生信仰。
當你真正走近他之后,你才會發現,他的身上有著我們這個太過“世故”的世界所缺少的直率、真誠和想為大家做事、想讓世界更加美好的迫切愿望。
在學校里,曹承全幾乎將全部時間,都用在了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上。大一上半學期,他通過了英語四級考試;大一下半學期,他又通過了英語六級考試;大一上下兩個學期,他的學習成績在班里都是第一名。大二上學期,他輔修了法律;這個學期,曹承全還在學習英語,他準備再參加一次六級考試,爭取有更好的成績。
他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通過參加義賣報紙、愛心跳蚤市場等方式,為山區兒童募集善款、送去愛心。他還熱心志愿活動,積極加入到學校的青年志愿者協會,還常去學校附近的蘭州軍區療養院看望軍區退休老干部,為他們打掃衛生;為“弘揚中華文化,同心共筑中國夢”活動做義工、自發打掃校園衛生、幫助老師整理資料等。他主動尋找和珍惜每一次做志愿者的機會,迎新的時候,他志愿做交通引導員;周末做義工,他的任務是做一大籠一大籠的包子給大家吃,這種枯燥又費體力的工作要從早上6點半干到晚上7點,很多人抱怨工作乏味,一日三餐都吃包子,曹承全卻堅持了下來,而且干得認真。他說,在志愿服務中,我看到了大家發自內心的最單純的想法,我很快樂。
早在2006年耒陽遭遇“7·15”特大洪災時,他就把自己積攢的零花錢及壓歲錢,全部買了米、油、衣服等物品捐贈給了災區的兒童、五保老人。2008年湖南冰災期間,他每天都自發到家附近的公路上鏟雪除冰疏通交通。
剛到大學的第三周,曹承全了解到他的同宿舍同學王成家境貧困,熟悉電腦的他主動幫助王成申請“精進助學金”,修改申請稿直至深夜,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獎金發放后,王成的爸爸在醫院成功接受了截肢手術。當王成表示要請他吃飯表示感謝時,曹承全說:“這筆獎金是國家用來幫助你的,不能亂花”。
只要他內心認定是有意義的事情,他就會放手義無反顧去做并堅持下來,毫無抱怨。當面對需要幫助的人,他從不猶豫。
珍惜平凡,從小著手去實現理想與抱負
在母親眼中,曹承全自幼就崇尚俠義精神,樂于幫助他人,酷愛讀基辛格的《論中國》和李光耀等人物傳記,愛聽爺爺和父親講曾外祖父行俠仗義、鋤強扶弱的英雄事跡。當時在救人現場,有人第一反應是建議等120急救醫生來了再說,有人雖有施救之心,卻害怕會有不良后果賴在自己身上,只是靜靜地圍觀,只有他毫無遲疑、毫無畏懼。母親說:“當時他肯定沒想過,萬一沒有救活,該怎么辦?他沒顧慮那么多,一直都是這么‘沖動’。但他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我為有這樣的兒子感到欣慰和自豪”。
在老師眼里,曹承全的救人之舉是非常自然的,是居于本質上的人性之美,因為他的這種人性之美不僅體現在他的日常行為中,也體現在他的學習態度中。曾經的高三班主任何文娟老師這樣評價他:“該生為人喜靜,善思考,擅長演講,心地善良,樂于幫助同學。”曾經的初中一年級晏櫻老師則評價道:“小承全,你在班中總是那么彬彬有禮,堪稱遵守紀律的典范。而你又決不甘于平庸,你是那么發奮圖強,樂于與人分享,你用善良和努力征服了我們每一個人,我們發自內心的深深喜歡你……”
同班同學房九萍于2015年夏天,加入到曹承全成立的“中國新型快速充放電鋁離子電池研究科技創新股份有限公司商業計劃書” 挑戰杯的美好世界團隊,這個團隊有7個人。雖然之前和曹承全并沒有太多的接觸,但房九萍非常佩服曹承全新奇的點子、細心和擔當。她也看過曹承全的挑戰杯項目文案,寫得認真又合乎規范,這種認真在同齡人中是很難得的。房九萍說:“我很相信他,就加入了他的團隊。”
曹承全的偶像是基辛格、李光耀和魯迅,他欣賞他們不空談理論而喜歡著眼于極度實際問題的態度,以及處事務實坦率,單刀直入的作風。在讀高中時,曹承全就深深癡迷于基辛格的《論中國》,即使是在緊張的高三,他也經常讀基辛格的《論中國》讀到凌晨。高考的時候,父親就想讓他上軍校,他當時并沒有聽從父親的建議。現在,他的想法有了變化,大學畢業后想入伍當一名士兵。他說:“宰相出于州郡,猛將發于卒伍。”人民解放軍是另一所大學,自己還需要很多歷練,所有的志氣都需要從最普通的事情做起。現在的他,學會了珍惜每天的平凡,從每一件最小的事情做起,去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
從小在嚴苛的家庭教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曹承全,十分懂事。在他的身上,負載了整個家族和他自己加諸在他身上的“壓力”,在這種“壓力”的影響下,他會有些執著。那種報國奮進、堅毅正氣的精神,始終深深地影響著他。他在入黨申請書里寫道:“人生如屋,信仰如柱。柱穩屋立,柱倒屋塌。我會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敢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發揚‘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堅守信仰,傳承好紅色基因,勇敢地走在時代的前列,做一個樸實沉毅的大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終身”。
記者手記
平時的堅守和追求,意外來臨才能善心自然流露
“樸實沉毅”——這是曹承全對自己的認識,也是他所呈現出來的本色。
“危難來臨之際,伸出援手只不過是本能行為。”這是曹承全對自己救人行為的解釋。曹承全的可貴,就在于他平時對道德有極大的堅守和追求,使得他在意外來臨時,能像他曾外祖父曾木齋那樣善心自然流露,血脈中流淌著“敢為人先、勇于擔當”的湖湘文化精神特質,弘揚青春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人性的大愛與光輝。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