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不再是美術、音樂、戲劇等“單兵作戰”,而是變為各學科的綜合藝術課程,成為學校美育教育的重要載體。日前,上海市藝術教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特級教師張玉林向記者透露,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上海市藝術課程正在制定新課程標準。各個區縣也邁出了美育教育改革的步伐。
美育課程走進中學生課堂
日前,在楊浦區同濟初級中學副校長、區藝術學科骨干教師張嘉鳴給學生們上了一堂《剪紙漫畫》課程。“陽刻漫畫要求‘線線相斷’,刻的順序要遵循先小后大、先內后外、先方后圓的規則。”經過張嘉鳴的一番講解和示范,學生們饒有興趣地拿起刻刀。不一會兒,機器貓、灰太狼等漫畫形象從刻刀下誕生。
同濟初級中學校長張曉明介紹說,作為學校美育系列課程之一,《民族漫畫》課程從5年前就開始走進學生的課堂。“學校會在全校開展漫畫征集活動,并建立學生社團。更重要的是,每個學期至少有3-4節美術課的教學內容與民族漫畫相關,約占所有美術課時的三分之一。”
今年,同濟初級中學開發了《感受華夏文化》美育系列課程教材,包含“走進中草藥”、“走進四書”、“走進民族漫畫”等內容。目前,《民族漫畫》課程已經輻射到楊浦區復旦二附中,“每周五,我們的美術專業教師都到復旦二附中上兩節《民族漫畫》課程,學生們都很喜歡”。最近,楊浦區成立《民族漫畫》美育課程校級聯盟,將有10余所學校加入其中。這一課程也將作為優質課程在全區分享。
今年10月,為讓學生“零距離”接觸高雅藝術,徐匯區整合各類社會文化資源,從這學期期中考試后,在區域內所有26所初中一年級學生中推廣《交響樂鑒賞系列課程》,這是徐匯區美育教學改革邁出的第一步。
記者從徐匯區教育局了解到,課程將采取“6+1+X”形式,即6個教學課時,1場專業試聽演出,和若干場在校園里舉辦、面向學生和家長的高雅音樂會。系列課程以視頻教學、游戲互動、教師組織講解等形式普及交響樂知識和欣賞方法。在專業試聽演出環節,學生們將在學校組織下參觀上海交響樂團新音樂廳的“浮動音樂宮殿”及音樂互動長廊,聆聽90分鐘室內樂試聽演出。
上海交響樂團團務委員、上海樂隊學院執行長何大耿介紹說,紐約愛樂樂團、悉尼交響樂團等世界一流交響樂團都有面向學生群體的交響樂普及活動,上海交響樂團特別策劃了許多貼近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音樂內容和形式,用互動和設置探討性音樂話題的方式,讓徐匯區的初一學生走進音樂廳、了解交響樂。“為了符合學生特點,我們還在活動中設置了互動環節,例如學生可以坐到舞臺上與指揮、樂手開展互動。這樣一來,面對諸如臺上演奏時,臺下觀眾開著閃光燈拍照為何會影響演出這類問題,學生們就感同身受了。”
滬穗成為藝術課改試點城市
為強化美育薄弱環節,《意見》提出,2015年起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資源配置逐步優化,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各級各類學校開齊開足美育課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銜接、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互結合、普及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促進、學校美育和社會家庭美育相互聯系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美育體系。
根據《意見》,學校美育課程主要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
張玉林向記者透露,目前,上海市正在制定藝術課程新課標,新課標將對標全國課程標準。張玉林稱,以往中學藝術課程都是音樂、美術等分學科形式,未來的藝術課程應該是這些學科的綜合。而這一改革,上海市早在10年之前就在全市中學里進行試水。“2012年,經過10年探索,上海市所有中學的美術、音樂課程綜合為藝術課程,加入了戲劇、舞蹈等更多形式,并編制出版了相關的教材,這是學校美育教育的核心內容。”此次藝術課程的改革,全國也將以上海和廣州作為試點城市。
張玉林表示,課程改革是一個邊推廣、邊實驗、邊總結的過程,重點在于師資隊伍的建設。從長遠角度來看,要從高等教育中藝術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轉變,當下對藝術老師則進行各類的課程培訓,以適應課程轉變的需要。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