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錢的價值到底是多少?有人會說是一瓶礦泉水,也有人會說是一個筆記本。但有沒有人想過也會是公交車來回的車費。
近期,由KAB創業俱樂部主辦的第一屆城市生存賽在山東理工大學西校區舉行,比賽內容是用兩塊錢在城市生存一天,而這兩塊錢就是來回坐公交車的車費。參加比賽的大學生有一百余人,然而堅持到最后的卻寥寥無幾。是什么原因導致多數大學生選擇放棄比賽?為此小編對部分參賽大學生進行了簡單的采訪。
據采訪得知,退出比賽的大學生主要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人出于心理作怪,表示自己堂堂一個大學生,為了找一天的兼職卻要對店主甚至店員們低聲下氣,感覺有失面子。第二類人內心經不起拒絕,他們坦言自己面對店主一次又一次的拒絕時,內心一時承受不了,便選擇了逃避。第三類人是完全吃不了苦,接受采訪時他們就說好的工作找不到,找到的工作又苦又累,不適合大學生。
其實當今多數大學生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這三類人的影子。然而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首先來看當代大學生,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倍受寵愛,衣食無憂,其實這并非是一件好事。在這種溫室中成長的大學生,往往難以獨自承受外界的風風雨雨,越是經受挫折越是依賴父母。長此以往,他們失去了自立的能力,即使在外上學、遠離父母,他們也會選擇依靠別人,同學或者老師。然而大學生不能獨立的源頭又要追溯到中國式父母。父母們年輕時吃了很多苦,努力打拼為兒女創造好的生活條件,當兒女長大成人,卻不舍得兒女吃他們之前經歷的苦,便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讓兒女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陋習,但他們卻自認為是對兒女無限的愛,殊不知就是這種愛讓兒女變得怕吃苦、易放棄、難以獨立。
父母的溺愛是導致中國大學生不能獨立的一個重要原因,其次中國式教育也難辭其咎。當今大學生從兒時便開始接受應試教育,為了考試而學習的現象普遍存在,其中鄉村以及小城鎮學校尤為突出。從小學到中學乃至大學,中國學生很少甚至沒有在社會上實踐過,以致當代大學生抵觸社會、懼怕社會以至于無法融入社會。
反觀一些西方國家,無論是父母還是教育,對于兒女和學生的獨立問題都持贊同態度,必然使得西方大學生能更好地自己獨立生活。當中國孩子還依偎在父母懷里的時候,他們已開始自己打工吃飯;當中國學生還馳騁在書海中時,他們已在社會上實踐學會生存。其實有些方面我們確實需要向西方學習,尤其是在培養青少年獨立生存的機制方面。
對于我們大學生而言,我們不能將難以獨立生存的問題完全歸咎于教育與父母,因為我們改變不了中國教育,畢竟中國國情不同于西方,我們也左右不了父母的行為,畢竟他們也是一番好心。我們能做的只有自強自立、改變自己,嘗試著拋棄父母的襁褓,嘗試著在中國教育下更多地接觸社會,嘗試著去自己生活,嘗試著用兩塊錢去生存。
如果我們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國當代大學生,首先要正確定位自己,大學生并不是特殊群體,頭頂也沒有光環,要想成功,我們需要和別人一樣努力。其次我們要塑造一顆堅強的內心,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無比殘酷的世界,在這里你會遇到你不曾見過甚至不曾想過的人或事,脆弱、經受不起打擊的內心不能支撐我們走到最后。最后我們必須要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吃不了苦的人無論在哪都無法安身。
少年強則國強,我們當代大學生就是中國未來的希望,如果我們自己都無法生存,怎能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呢?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中國的未來,我們大學生必須要強大。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