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考試比重下降。李中清表示,高考取消英語統考同樣體現了教育公平。
“沒有高考也許就沒有未來。”昨日下午,著名美籍華裔歷史學家、社會學家、香港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李中清教授現身華中農業大學經管院“達尊講壇”暨生涯發展大講堂,就大學和高考制度改革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談高考改革: “數學不能像英語一樣不統考”
提及近期教育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外語不再統一高考,英語考試比重下降。李中清表示,高考取消英語統考同樣體現了教育公平。以往,外語考試讓有條件接受良好英語教育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考高分,但對于偏遠地區,家庭條件相對較差的學生,學習英語的機會更少。
但也不是所有學科都可以不通過統考,比如前段時間網上呼聲很高的廢除數學考試,“數學不像英語,數學是鍛煉學生邏輯思維的基礎科目”。
高考改革方案中還提到:一些報考高職院校的學生可不參加高考,學校依據其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職業傾向性測試成績錄取。李中清認為,這項措施必須確定客觀標準,防止被利用。
談大學作用: “不是為了培養創意型人才”
當談到大學時,李中清提及自己的父親——首位華裔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父親經歷過民國時期的高考,才得以到浙江大學物理系就讀”,高考為人才篩選以及其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李中清說,大學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培養學生道德觀以及對社會的理解認知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很多人認為就業與大學所學知識的關聯度不大”,但不能因為這一方面把整個教育制度進行調整。畢竟大學不是為了培養創意型人才,創意是少數人的事情。
李中清還指出,目前中國本科教育缺乏的師生共同探討的主動教育,雖比被動教育給學生帶來的壓力大得多,正面作用卻很明顯。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