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學如何適應新高考?近日,由海珠區教育局主辦的“高考新視野,海珠為明教育論壇”在北大附中為明廣州實驗學校舉行。北京東城教師研修中心數學教研員雷曉莉和北京市中學語文特級教師董曉平受邀對廣東明年高考采用全國卷所帶來的變化和應對舉措做深度解析。
全國卷PK廣東卷
語文:文言文部分題型有較大不同
廣東是全國最早進行課程改革的四個試點之一,自主命題十幾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16年全國26個省回歸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董曉平表示:“這肯定會對廣東的老師和同學帶來轉型過程的煎熬。”董曉平認為,全國卷與廣東卷大部分的不一樣是做“減法”,比如在語言類的試題中,廣東卷會考字音、詞語的運用,這類題型不會在全國卷中出現,所以對學生來說是減輕負擔,不需要單獨再練這種題型。
董曉平提到,廣東過去一直堅持在文言文題型里考實詞、虛詞的單獨命題,從2015年課標卷來看,這些都沒有出現在考題中,因此這種“做減法”的改革還是給廣東的老師同學“減負”了。不過也有“加壓”的部分,一是文言文中增加了關于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考題,這種題目考的是學生平時的積累;二是全國卷的詩歌題分數比廣東卷的高,這些對廣東的考生來說將是不小的壓力。全國卷的作文立意要求多元化,文體學生可以自行選擇。
數學:加強邏輯內容和應用能力考查
而對于眾多考生頭疼的數學科,雷曉莉則分析了高考數學全國卷與廣東卷試題的四個變化:一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2015年全國甲卷和乙卷都有試題結合《九章算術》出題,將中國傳統算術文化融入其中。二是加強邏輯內容的考察。如2015全國乙卷幾何題的第一小題沒讓學生證明也沒讓學生計算,而是讓考生在給出的幾何圖形里面根據條件畫出正方形,在畫的過程中考察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三是加強應用能力的考查,如2015全國甲卷理科第三題就是結合生活實際所出的題目。四是加強對數學本質的考查。
應對
走班選課將成“新常態”
董曉平稱,此次全國教育改革為“倒逼式”的,從國務院2014年頒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文件以來,中央先關注基礎教育的出口——高考,從高考開始改革,倒逼基礎教育全過程的改革,其中包括課程標準的修訂、教材的重新編寫以及教學秩序、教學管理的一系列變化。“從現在開始至少到2020年,中國的基礎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中學這一塊都不會過得太輕松。”
此外,以往學生走班、選課被看成是少數重點中學的事情,而這些課改模式將來可能會成為全國所有中學的“新常態”。董曉平分析,2017年浙江和上海將進行首次新高考模式的高考,就是“大三+小三”——每年6月7號的統一高考是“大三”,考數學語文英語,其中英語一年可考多次;小三是史地政物化生,學生任選三科,省級命題。“這會導致學校排課的大轉變,因此可以看出高考的改革對整個基礎教育改革的影響。”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