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師大吳淑津
齊肩的長發,靈動的眼神,時尚的打扮,乍一看,無法把這個“90后”姑娘與公益事業聯系起來,然而她卻憑著一股韌勁,用畫筆繪出了一條彩色的公益之路,幫助了他人,溫暖了人心。
吳淑津2012年剛到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習,即入選“青年環境友好使者”。幾年下來,她在杭州數十個社區、近十所學校承接墻體涂繪工作,宣傳環保意識,累計涂繪面積逾15000平方米。
今年7月,吳淑津與香港籍公益好友帶領來自全國各地的10名志愿者,前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格孟小學支教,一待就是20天。期間,吳淑津給孩子們上美術課,并幫助學校裝飾文化墻,繪上帶有藏族特色的圖案。
日前,吳淑津憑借多年來在環保宣傳事業中取得的成績獲得了國家獎學金特別獎。
把色彩帶進藏區
出發去甘孜藏族自治州前,吳淑津就為孩子們買好了彩色的鉛筆。課程非常簡單,她在黑板上畫個圖案,孩子們就在下面照樣畫一個。她也會時常鼓勵孩子們發揮想象,把當地的老鷹、牦牛、鮮花以及平時經常能看到的藏傳佛教“八寶”等畫到畫里。
“與城里的小孩不一樣,那邊的孩子上課很專注,而且眼神里透著激動。”吳淑津告訴記者,那種想把全世界都畫下來的神情,讓她感動。
課后,孩子們都會圍在文化墻邊,看吳淑津畫畫。那里的紫外線特別強,她涂了防曬霜臉頰依然曬得生疼,孩子們卻一直圍著看,不愿離去,賣力地豎著大拇指,不停地說“好”“好”……
“這一瞬間,淚水直接就涌了上來。”吳淑津動情地說。孩子們的純真以及對藝術天然的親近堅定了她幫助孩子的決心。
回到杭州后,吳淑津與江蘇蘇州的公益組織“成長之樹”取得聯系,幫助格孟小學的20個孩子申請到了“成長之樹2015公益資助款”共計12000元。此外,她還組織了藏文化書記“圖書漂流”活動以及“藏地益行”分享會,幫助大家了解藏文化,關注藏區。
在學習中成長
為使自己的服務“更加專業”,吳淑津自主申報了環保部全國千名環境友好使者項目行動培訓會、環境友好使者核與輻射安全培訓會、浙江省民間環保組織發展對話會等課程。同時,她也時刻注意提升演講水平、活動策劃、宣傳技能等能力。用她的話說就是“自身進步了,公益才能做得更好。”
在輔導員范偉杰眼里,吳淑津是一個執著的人。“她一直在用感恩的心,快樂地從事著自己喜歡的‘環保宣傳’事業。”范偉杰告訴說。
對于公益,吳淑津有她自己的理解。“公益這個詞太大了,其實我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而且這條路我走得并不孤單,很多人在幫我,我常常覺得很多人都有做善事的愿望,我只不過‘點燃’了他們!”站在寢室樓下的花園邊,吳淑津咬了下嘴唇很認真地說。
在公益中助力同學
現在,吳淑津已經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創意工作室,同時也是一個更大的公益平臺。平臺通過承接各類墻體繪畫、裝飾空間策劃等工作,為美術學院的學生提供展現專業特長的勤工儉學崗位。“這個工作室成立當初就是為了為美術專業的同學搭建‘走出去’的平臺,為師弟師妹們提供免費的業務中介服務。”吳淑津介紹。
此外,據范偉杰所說,吳淑津還將工作室部分作品出售所得的資金用來擴大她的公益事業,幫助執教期間認識的孩子。“她既為同學提供了專業實踐的機會,也在他們心中種下了公益的種子。這間文化創意工作室很有意義。”范偉杰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