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腦功能研究計劃經過一年左右的討論,將由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紐約大學四所大學牽頭,聯合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企業從四個方面開展。該計劃將對接中國腦計劃,并培養一批優秀的年輕科學家。
上海的腦科學研究計劃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首先,龐大的人口數據就是最顯著的優勢。單單在上海精神衛生中心,每年就有50萬到60萬人就診的疾病數據,“這是一個龐大的量,超過了世界上很多地方”。復旦大學類腦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馮建峰稱,“因為現在全世界的腦科學研究幾乎都處于盲人摸象的階段,對人腦了解有限。從大數據切入也許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
他說,從大量的疾病數據可以分析出大腦疾病與大腦某個部位神經元,以及大腦基因的關系。就在不久前,他的課題組發現精神分裂癥與大腦手動區的鏡像神經元有密切關系。“更進一步的研究也許可以為我們理解動作和思維之間的關系提供一些思路。”
用馮劍峰的話來說,上海腦科學經歷一年多討論,決定從四個方面發展:一是關于神經元的研究;二是發展智能算法,通過計算神經生物學來建立大腦研究和人工智能之間的橋梁,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大腦;第三是根據人腦研究,發展人工智能以及可穿戴設備、芯片等;第四是應用,比如通過大數據對疾病進行研究等。
現在,雖然中國腦計劃正在更好地完善中,全國各個地區的腦計劃已經相繼啟動。北京去年10月就啟動了大腦研究計劃,由北京大學牽頭,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聯合了一批科研機構,從“腦認知與腦醫學”及“腦認知與類腦計算”兩方面進行布局,在腦認知活動神經原理、腦健康水平提升、腦重大疾病預防治療、類腦計算機和類腦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