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9年1月,天津市教育部門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標準》的實施。
解讀 共享優質義務教育資源
為了進一步改善天津市義務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切實辦好每一所義務教育學校,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去年年初全市開始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標準工作。該標準是一個比較完善的指標體系,包括辦學條件、學校管理、教師隊伍和素質教育4項一級指標、24項二級指標、100項評估要點。各學校按照評估標準逐條對照、逐條落實,努力讓全市百姓共享優質義務教育資源。
經過一年的現代化標準建設,全市共有295所學校申報驗收。專家組成員針對申報學校的硬件和軟件進行了兩輪評估驗收,最終259所學校通過驗收,成為義務教育現代化建設首批達標校。2010年本市將再驗收500所中小學。
2、2009年4月,作為《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標準》中的重要內容,“265農村骨干教師培養工程”第一期培訓班開學典禮在實驗中學舉行。
解讀 加快提高農村教師素質水平
“265農村骨干教師培養工程”,面向12個農村區縣,通過專家巡講、對口幫扶等方式,分兩批培養200名市級、600名區級、5000名校級骨干教師,加快提高農村教師素質水平,著力促進城鄉基礎教育高水平、高質量均衡發展。
“265農村骨干教師培養工程”首批學員將于近日開始第二次集中式封閉培訓。第二批學員的遴選工作即將開始。
3、 2009年12月,河北區與北辰區簽署“教育對口合作交流協議”,這是天津市首次實施跨區縣教師流動。
解讀 互換優秀教師異地授課教學
為進一步推動教育均衡發展,由市教委牽頭,河北區教育局和北辰區教育局于2009年12月12日簽署了“教育對口合作交流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等領域建立長期的合作交流機制,建立基層學校干部掛職鍛煉制度,形成柔性流動機制,首批互換的優秀教師將通過全脫產或半脫產的形式,開展異地授課教學服務。
城鄉之間合作,使涉農區縣的老師能夠到市區學校學到更多的教學經驗,同時他們能夠把經驗帶回到學校中,充分發揮優質資源的輻射效應。打破優秀教師“一校所有”的區域限制,加速城鄉優質師資“均衡互動”,2010年這種推動教育均衡發展的措施將向全市各區縣推廣。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