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第三軍醫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和四川外語學院等6所高校共同發起的重慶市大學聯盟,日前正式成立。根據《重慶市大學聯盟章程》,聯盟是重慶市行政區域內的部分高校自愿組成的、非營利性的、非法人的大學聯合體,其目的是實現成員單位間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相互促進和整體提升。
6所高校的校長接受采訪時表示,在以高校合并為標志的高等教育資源整合暫時告一段落后,以民間力量推動的資源整合正在興起。
“民間組合”漸成趨勢
“行政主導的資源整合已經告一段落,但高等教育的資源整合還遠遠沒有完成。”重慶市大學聯盟的倡導者、重慶大學校長林建華說,過去幾年的大學合并,是利用行政力量進行的高等教育資源整合。通過大學合并,出現了一批實力較強的綜合性大學,增強了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實力,為高等教育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大學合并也帶來了較高的行政成本和資源成本,一些新組建的高校直到今天仍然沒有理順體制機制。在全國范圍內的高校合并基本結束后,一些大學開始考慮在自愿和互惠互利的原則下進行“民間資源整合”。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北約”和“華約”,實際上是大學在招生方面的合作;“7+2”聯盟主要是協調和幫助進行“985工程”的規劃和實施;另外還有一些在學生交流、課程和學分互認等方面開展合作的雙邊或多邊聯盟。
最近幾年,高校間的“民間組合”漸成趨勢。林建華認為,這些“民間組合”僅限于在某一個或幾個領域的合作,對成員學校整體的辦學水平和學術發展影響有限,但如果能夠通過“民間組合”,以大學聯盟的形式實現不同高校間的全面合作,那么這種大學聯盟就會比“大學合并”更有效率,發揮更大的效益。“一方面,可以避免合校的震動和陣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科互補和發展上,另一方面,可以不受成員學校自身專業結構、辦學規模和管理體制的局限,在更廣的范圍內實現大學的合作共贏,從而實現在更大范圍內整合教育資源,帶動區域內的高校共同發展。這是行政性的‘大學合并’無法做到的。”林建華說。
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說,“民間組合”的動力來源于參與各方的互利互補。與“合校”相比,“民間組合”的成本要低,支配、控制的力量也相對較弱,只有每所參與高校都努力為其他成員提供幫助和服務,才能得到其他參與高校的幫助和服務,這是“民間組合”取得實效的前提和保障。
資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復
重慶的高校都具有比較鮮明的專業特色。在前一輪行政主導的以“合校”為標志的資源整合過程中,重慶的高校也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合并,專業覆蓋面不夠廣泛,總體發展水平也不高。如果每所高校都向綜合性大學發展,又會造成低水平的重復。“重慶提出要建‘西部教育高地’,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實現這一目標僅靠加大投入力度是不夠的,既需要我們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觀念轉變和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又要加強大學之間、大學與科研院所及大學與企業的合作,通過資源共享實現區域內大學的共同發展。”林建華說。
各具特色,互補性強,這是6所高校發起成立重慶市大學聯盟的基礎。西南政法大學校長付子堂說,西政是一所以法學為優勢的多科性大學,學科體系相對單薄。學校希望通過聯盟加強合作,做大做強法學學科,助推其他高校法學學科建設,同時通過這個平臺加強非法學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發展。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雷寒說,重醫是一所專業特色極為鮮明的大學,特別需要與其他高校開展交叉科學研究,醫學是“仁學”、“人學”,更需要與其他高校加強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合作。四川外語學院校長李克勇表示,川外可以發揮擁有眾多外語人才的優勢,為開展跨國研究和國際合作提供語言支撐。
張衛國認為,既要辦出特色,又要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交流合作就顯得極為必要。通過建立大學聯盟實現共建共享,可以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使成員高校能夠集中有限的資源,以更高的標準加強各自的特色。
林建華說,大學聯盟一方面可以使各成員學校更加注重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通過合作的方式,開拓新的交叉學科領域和方向,在更高的層次和水平上開展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而不必進行低水平的重復建設。“‘一枝獨秀’建不成‘西部教育高地’,也建不成‘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林建華說。
發揮“民間資源整合”獨特優勢
6月10日,重慶市大學聯盟第一次理事會通過了《重慶市大學聯盟章程》。章程規定,重慶市大學聯盟是一個全方位合作平臺,聯盟成員將在制度建設、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合作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最終實現成員學校的快速發展和重慶高等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
在人才培養方面,聯盟將積極推動跨學校選課和聯合培養,促進學生交流,聯合建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開展創新人才選拔與培養;聯合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實現市級以上精品課程資源的協同開發與共享;聯合組織學生開展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社會實踐與校園文化等活動。
在隊伍建設方面,將積極推進教師兼聘,促進跨校授課、跨校指導學生,實現優質師資共享;聯合開展教師招聘與培訓工作,推進高層次人才的聯合聘用,實現教師資源共享;推動聯盟成員之間管理干部的交流,不斷提高干部隊伍的管理水平和業務能力。
在學術研究方面,將積極推進跨學校和跨學科研究機構的建設,聯合引進高層次優秀人才,針對重慶市和國家發展的重大問題,開展合作和聯合攻關,積極參與重慶區域經濟社會改革與發展建設;聯合推動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建設,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增強聯盟高校融入和服務地方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能力。
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將聯合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成員學校與國際知名大學的合作,以聯盟團體的力量積極參與國際學術競爭;整合優勢力量,聯合聘請外籍高級專家,協調留學生招生政策,聯合培養國際留學生。
“比較而言,重慶市大學聯盟是成員學校在自愿的基礎上,按互利互惠的原則進行的主動尋求資源整合的方式。聯盟的建立不涉及任何行政和資源管理方式的變化,因而沒有‘合校’的轉型陣痛。聯盟為成員學校的合作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可以不必追求大而全,而把精力放在各自的特色上,放在學科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上。我相信這種合作共贏、互惠互利的民間組合是推動區域高校發展的有效形式。”林建華說,大學聯盟是為成員學校發展服務的,為實現聯盟的可持續發展,聯盟設立了理事會,各成員學校的校長將輪流擔任理事長。聯盟還將設立執行委員會和秘書處,確保各領域合作的深入推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