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發生“毒跑道”致學生身體不適事件,引發家長質疑和媒體追問——
誰來給學校塑膠跑道“消毒”?
近段時間,多地發生“毒跑道”事件:鄭州市緯一路小學、緯三路小學等學校家長反映,孩子上學后集中出現了流鼻血、頭暈、起紅疹等癥狀,家長們懷疑這與學校的塑膠跑道氣味嗆人有關;上海市松江區華亭第二幼兒園部分孩子出現流鼻血、皮疹、嗓子疼等癥狀,疑是幼兒園新鋪的塑膠跑道所致;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元和小學有家長反映,某班級出現約七八例學生流鼻血情況,該班級教室與塑膠跑道僅相隔一條通風廊道,家長們懷疑學生的癥狀與此有關……
事實上,“毒跑道”問題由來已久。在2003年10月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學校體育科學大會上,有關專家就呼吁“盡快終止學校體育場地鋪設塑膠跑道的做法”,因為學校體育場地鋪設用的塑膠主要成分為甲苯二異氰酸酯,在烈日或強光下,會有甲苯二異氰酸酯氣體釋放出來,對人體有很大危害。
塑膠跑道為何會引起學生身體不適?
商家違規操作,添加有害催化劑和塑化劑。據新華網報道,南京林業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系教授羅振揚認為,塑膠跑道在國際上普遍使用,國家和江蘇等地方早就出臺校園塑膠跑道相關標準,對其物理和化學性能都有具體要求,“嚴格按照標準設計建造的塑膠跑道肯定是安全的”。但出現塑膠跑道散發刺激性氣味,引發學生身體不適的情況,不排除一些廠家為了降低成本,違法違規添加一些有害的催化劑和塑化劑。
檢測報告“合格”,是否就能確定跑道無毒?
檢測報告有貓兒膩,檢測標準存在滯后問題。據新華社記者梳理發現,從目前相關學校公布的檢測情況看,多數“涉毒”塑膠跑道上空空氣質量檢測合格,一些學校還出具了跑道材料的檢測合格報告,但存在假冒合格證的情況,檢測標準也存在滯后問題。一些無良企業在塑膠跑道的生產施工中使用廢棄膠粒,其中含有的芳香烴、鄰苯、氯化石蠟等物質,目前未被列入國家現行的檢測標準。也就是說,即使檢測結果沒有問題,也不代表跑道沒有毒。
“毒跑道”流入學校是鉆了什么空子?
對招投標和施工環節缺乏監督。據中國廣播網報道,由于塑膠跑道建設是以建筑工程立項,中標單位多為建筑公司,而建筑公司中標后又會進行層層轉包。另外,能對施工過程進行監督的監理公司也缺少化工方面的專業知識,根本無力對塑膠跑道的材料優劣進行辨別。這樣的漏洞,也就給了施工方對材料做文章、掉包的機會。本該為學校塑膠跑道安全把上最后一道關的當地環保、住建、教育、質監、體育局等相關部門,均無法做到有效監管。入口把關不嚴,工程建設監管形同虛設,“毒”跑道由此趁虛而入,很難被發現,成為孩子健康的隱形殺手。
“毒跑道”發出了什么警示?
雖然還沒有確切的直接證據證明孩子身體不適和跑道有關,但眾多案例的高度相似性無疑在警示人們,單靠學校來把好安全關很不現實。為了學生的安全,遠離有毒跑道或其他不健康的校園設施設備,環保、教育、質監、體育等部門必須各盡其責,甚至可以聯合成立一個權威檢測機構,更新并完善檢測標準,嚴格把控從生產工藝到招投標、采購、建設施工的每一個環節。
另外,學校及相關部門或許可以轉換思維,考察一下用天然原料替代化學材料制成跑道的可能性。
當然,眼下最緊急的是,公開涉事塑膠跑道的送檢結果,給受害學生及家長一個合理的答復,并做好相關安撫及賠償工作,避免事態惡化。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