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創新教育的秘方(前沿訪談)
——專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艾米·古特曼博士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艾米·古特曼博士。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當前,中國高校正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步伐,如何在教學中貫徹創新精神?怎樣才能培養出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常青藤聯盟成員賓夕法尼亞大學是美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綜合性大學,也是一所富有創新精神的高校,從中走出過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日前,在北京賓大沃頓中國中心,本報記者專訪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艾米·古特曼博士。
記者:賓大校門上銘刻著這樣一句話:“我們會找到辦法,否則就創造一個”。賓大是如何踐行創新精神的?
艾米·古特曼:本杰明·富蘭克林是我校創始人,他認為,我們教授的知識,應該既具實用性,又具理論性。在賓大,我們一直遵循著富蘭克林的教誨,給師生提供讓創新能力茁壯成長的土壤。比如,我們提供交叉學科研究的機會,把衛生保健學和經濟學結合起來,把心理學、醫學和工程學結合起來,進而研究認知心理學和機器人制造。大學就是要提供營養和陽光,讓創新能力自己“冒出來”,而不是“下命令”。在賓大創新中心,給所有12個學院的師生提供相關工具,讓他們自己在肥沃的土壤上成長成才。
這就是高校創新的秘方,不但能實現高等教育的成功,還能激發社會創新能力。我此次來京,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進一步推進賓大和中國高校的合作,相信這在將來會成為我們創新秘方的一部分。
記者:您也許聽說過中國的“錢學森之問”,在您看來,如何提高中國高校的創新水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艾米·古特曼:我10多年前就來過中國,中國學生對學習的極大熱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富蘭克林曾說,“告訴我,我會忘記;演示給我,我會記住;讓我參與其中,我會學會”。在賓大,我們鼓勵學生發現知識、提出問題,即使老師也不知道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會得出答案,甚至產生新發現,這就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最好方法。
我不認為中國學生存在創新難的問題。在賓大,有2000多個中國留學生,我感覺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一樣,對創新和創新式教育抱有極大的熱忱和渴望。在我看來,這些學生對創新和知識的渴望是中國未來取得成功的關鍵。高校就是要把握住學生的渴望,不斷滋養,讓創新能力生根發芽。
記者:前段時間英國媒體播出的一部紀錄片中,很多人對老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的授課方式提出質疑,您怎么看?
艾米·古特曼:不僅在中國,在全球范圍內,大學的傳統教育都是教授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這是過去一種常見的授課模式。但我們相信,就現在和未來看,最好的教育模式是師生互動,這不僅僅包括提問、回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
在賓大,傳統課堂的互動性非常強。即使是“上大課”,也會把學生分組,以此來充分鼓勵師生互動,這樣一來,學習就變成一種享受。其實,對教育者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你教了什么,而是學生學到了什么。
記者:賓大現在面臨著哪些挑戰,下一步的發展思路如何?
艾米·古特曼:歷史上沒有哪個階段像現在這樣,高等教育的價值被如此之強調。這給包括賓大在內的所有高校帶來了機遇。
目前,我們的第一個挑戰是,如何讓高等教育變得人人可以享有、人人可以獲得、人人可以負擔得起。賓大會提供獎學金等支持,比如今年,我校提供的財政經費達2.06億美元,比10年前提高了160%。我們的目標是10億美元。第二個挑戰是,如何通過教學進一步激發創新。在21世紀,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不僅僅在于實現個人成功,更重要的是為社會帶來更多真知灼見,實現未來的和平、繁榮和互相理解。
我常說“教育外交”,我認為,教育外交是所有外交形式中最強勁、最有效果的,這種外交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不能給全世界廣大人群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渠道。
記者:中國高校正在致力于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您能介紹一下賓大的相關經驗嗎?
艾米·古特曼:現在,賓大是全美最大的、能為所有符合財政補助資格的本科生提供全額獎學金的大學。我們認為,這非常正確,因為我們要讓人們可以負擔得起世界一流的教育,讓有天分的學生順利就學。
那么,怎樣讓賓大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并保持這樣的業績呢?我們要吸引最好的學生和老師。比如,我們每年為教職員工提供達10億美元的科研基金,鼓勵他們去做世界一流的科研。這些資金一部分來自美國政府,還有一部分來自我們的私營企業、基金會及慈善機構。賓大追求一流的關鍵是,讓人們看到我們為學生、老師做了什么,學生在賓大能成長為何種人才,老師在賓大能取得何種科研成果,以及賓大未來對世界能產生何種影響。目前,我們籌集了5000萬美元資金,為來到賓大的國際留學生提供財務支持。賓大中國研究與合作基金于今年3月成立,將在未來5年內為賓大教職與研究人員提供高達1000萬美元的資金,以鼓勵并支持他們在中國的學術研究活動與事務。我們相信,通過這些活動,能讓賓大更優秀,同時與中國合作得更好。
記者:“互聯網+”對教育影響深遠,請您談談線上教育及其對傳統大學的影響。
艾米·古特曼:4年前,賓大和Coursera在線教育平臺合作,是當時為數不多的開展慕課的大學。現在,賓大慕課已有220萬用戶,其中20%來自亞洲,課程涵蓋了包括金融財務、運營管理、詩歌、醫藥等的廣泛領域。慕課把世界帶進了賓大、使賓大走進了世界。比如,有了慕課,在中國的賓大校友就能通過線上教育繼續學習賓大的課程,賓大教育就可以變成終身教育。
賓大沃頓商學院對慕課進行追蹤,如果學生完成了課程,就可以獲得相應證書。現在,每個課程都有上萬名學生參加,即使完成率是5%,也有十幾萬“畢業生”,人數是在校園讀書學生的5倍。所以,這種教學方法是一種創新性改革,而且能讓傳統課堂教學更加高效。但是,線上教育不能替代傳統的課堂教學,接受傳統教學的學生仍有非常大的熱情和動力,需求還在不斷增加。
所以,賓大希望成為線上教育的領軍者,同時繼續致力于發展校園課堂教學,兩者齊頭并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