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科大召開研究生支教團歷屆隊員座談會,會上,最讓同學們開心的是,收到了李克強總理的問候!大家都還記得,早在2012年,李克強就曾經給支教隊寫過一封回信。同學們紛紛表示,將不負總理囑托,努力踐行當代青年“志愿服務、報效社會”的價值追求。
記者了解到,此前,從寧夏海原完成一年支教工作的中科大第16屆支教隊的8名同學,提筆給李克強總理寫信,匯報了支教過程的心得感悟、與當地學生的共同成長經歷,并隨信呈上中科大學生原創的支教主題歌曲《如果不是你》的MV。10月11日,李克強總理在中科院白春禮院長轉呈中科大學生支教隊員的這封信上批示:“請轉達對支教隊員的問候!”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支教隊員們第一次收到總理的問候! 2012年7月,李克強就曾給支教隊隊員回信,向同學們表示誠摯問候,勉勵同學們把支教生活作為“加油站”,更加勤奮地學習工作,在報效社會中創造美好生活。
據了解,團中央、教育部“中國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項目自1999年啟動以來,每年面向部分高校招募志愿者到中西部貧困地區支教一年。作為全國首批參加此項工作的高校之一,中科大迄今共有17屆111名支教隊員行走在“愛心接力、薪火相傳”的西部支教之路上,在“想看綠色都是一種奢侈”的貧瘠、干涸的土壤——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奉獻大愛與智慧。“支教是用了一年時間做一輩子難忘的事情!”中科大支教學子們說。
三年前就曾回過信
中科大師生都記得,2011年7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來到中科大視察科技創新情況并看望師生。在郭沫若廣場東側的校風紀念碑前,恰逢研究生支教團第13屆支教隊舉行出征儀式。他親切地與隊員們握手交談,還在同學們遞上的《梅與牛——中國科大文化傳統》的扉頁上親筆題寫“志愿服務,報效社會”八個大字,為支教團同學“壯行”。2012年7月,中科大研究生第13屆支教隊圓滿完成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的支教工作返校,同學們以《志愿服務,報效社會》為題致信李克強,匯報了一年來在西部支教的經歷。當年9月1日,李克強給支教隊隊員回信,向同學們表示誠摯問候,勉勵同學們把支教生活作為“加油站”。他在信中寫道:“強國必須強教。一批批有知識、肯擔當、能奉獻的青年志愿者奔赴中西部貧困地區支教,不僅傳授知識,為那里的孩子開啟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照亮了他們的希望和夢想,而且自己也在實踐中認識社會、歷練成長,很有意義。 ”他還鼓勵支教隊員們:“經歷鑄就人生,奉獻體現價值,希望你們把支教生活作為加油站,更加勤奮地學習工作,在報效社會中創造美好生活。 ”
歌聲唱響支教故事
“如果不是你,我不知道,是陽光讓天空染成藍,是你讓我第一次看到沿著家鄉的河可以到達的遠方……”今年7月,正當中科大第16屆支教隊員完成了支教工作返回校園、第17屆支教隊員整裝待發即將奔赴寧夏海原之際,一首由中科大在校學生作詞、作曲并傾情演唱的原創歌曲《如果不是你》正式發布,講述支教老師和孩子們的故事。“謝謝你翻過山穿過河不遠千里來陪我;謝謝你大大的眼睛笑瞇瞇圍繞著我;我們一起唱著歌,在河畔的沙丘,在璀璨的星空下書寫那些美麗的傳說……”這首旋律動聽、歌詞優美的原創歌曲,由中科大地空學院的趙若燦作詞譜曲,地空學院的姚素麗和數學學院的馮萬泉演唱,以支教隊員與支教地學生互動演唱的方式,講述了支教老師和孩子們一起生活學習、共同成長的深情厚意。
支教感悟
“支教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傳遞。 ”——第16屆支教隊隊長周鵬
“支教不僅僅是教授課本知識,更主要的是讓支教地的孩子們認識外面的世界,懂得真善美。 ”——支教隊員徐晶芝
“一年的支教經歷,幫助我學會以一種新的視角去認識周圍的世界。支教對我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提升也很有幫助。 ”——第15屆支教隊員張璐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