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以學生為主導的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在重慶市已經實施一個月了,日前,重慶市教科院專家走進該市高中校園聽課調研發現,高中課堂變樣了,但對于老師新的教學形式一些同學表現出不適應。
課堂:全班70位同學都發言
下午2:30,在巴縣中學高一18班課堂上,科技老師給同學們簡單地介紹了列舉法的概念和使用情況。
“筆有什么特征,我希望大家人人都能說!”老師讓第一排最左邊的同學起頭,到最后一排最右邊的同學接龍回答,“出現重復答案的同學要罰表演一個小節目!”
“筆是圓柱體”“有塑料和鋼材做的鋼筆”“鋼筆筆尖是對稱的”……70多個同學都說出了答案。
高中新課改后,巴縣中學每周有3節研究性學習課,學校還專門開設了科技課。“課堂上我們發言展示的時間變多了。”一位同學說,現在老師讓同學自己在講臺上展示,并且讓同學們集體討論修改,很有意思。
學生:我們還會分文理科嗎
重慶市教科院專家走進該市高中,對新課改初期的情況進行學生問卷調查。
在巴南區34中,有一些同學表示對新課改不怎么適應,感覺日常作業量多,學習壓力大,老師的教學方式轉變后,自主學習多了,自己缺乏自覺性,學習更加困難。
但絕大部分同學還是能接受和適應新課改,“增加了新鮮的課程,我們可以自己選課,有更多實踐動手的機會。”
“新課改后我們還分文理科嗎?”這是很多同學最關心的問題。“不分文理科的話負擔太重了!”同學們說,跟初中相比,文科的歷史、地理、政治和理科的物理、化學、生物知識上都有了很大提升,學好一方面已經很不容易,“讓我們樣樣都學通,這太難了。”
老師:期盼新高考方案出臺
在調查中,很多老師雖然對新的自主學習的授課形式很贊成,但也遇到一些困難,“實施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往往一節課的課時要延長至2節、甚至3節才能講完,完不成課時量怎么辦?”接受調查的老師們都期盼新的高考方案能早日出臺。
按照新課改的推進,通用技術課、綜合實踐課、音體美選修課等豐富多彩的課程形式將逐步在重慶市高中學校開展,對此,校長們最擔心的是這些課需要的師資、設備、場地,因為目前該市很多學校還不具備。
重慶市教科院相關專家認為高考指揮棒是一把雙刃劍,出臺早了并不利于新課改整體的推進,為了爭取學生好的高考成績,學校在實施一些非高考學科時會大大折扣;但如果出臺得晚,也存在增加學生負擔等問題。(記者 黃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