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綜合 據常德晚報報道:“親愛的家長朋友,馬上就要放假了!明天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今天我想講述班上一個小男孩的故事……”9月29日下午,武陵區東升小學的語文教師曹陽春在上完兩節課后,開始給家長寫信,這次她要表揚留守兒童李同學的進步。從2005年至今,曹陽春每周都給家長寫一封信,10年間她已發出近400封信,累積近60萬字。
寫信的初衷,曹陽春說是看到教育期刊上的一篇報道,一名優秀教師用信件與家長溝通,最后達到了家校共贏。那段時間,她也正為班里學生的“甩手爹娘”頭痛,琢磨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最好的課堂是無圍墻的課堂,是教師、孩子和家長的‘三合一’。”就這樣,2005年9月1日,進入武陵區東升小學一年的曹陽春寫下了給家長的第一封信,并許下了“每周一封信”的承諾,從此,這種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書信溝通再沒停過。
每周四晚,曹陽春用筆把信寫好,再由丈夫劉輝軍打印成電子稿,復印給全班同學,周五放學時讓學生帶給家長。2006年6月23日,她以“學習語文是為了什么”為題,對新課程背景下的評價方式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向家長提出“分數贏得的是一時,讀書贏得的是一世”的觀點;今年9月10日,她針對一年級部分新生上課打瞌睡、遲到的情況,提醒家長督促孩子午睡、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翻看曹陽春寫給家長的信,幾乎每一封都在1500字以上,內容從正確的教育思想到最新的科學文化知識,從鼓勵親子共讀到共商班級管理良策,字里行間讓家長更為了解學校、班級,知道孩子正在做什么,即將要做什么,需要家長什么樣的幫助。信的最后則會展示學生的優秀日記、讀書感悟、作業、手抄報等。
10年來,曹陽春也收到了家長數以千計的回信。現在,書信已成為家長認可的家校溝通方式。學生吳艷林的媽媽是一名醫生,她說,忙碌的工作使她很少有時間與班主任通電話,“收到曹老師的信,就能清楚知道孩子在學校的各種表現,尤其是曹老師還曾在信中表揚過女兒,孩子變得更自信了。”上學期,東升小學將曹陽春給家長寫信的故事拍成了微電影,并在家長會上播放。“家長看了都非常感動。”校長高麗鵬倡議全校老師向曹陽春學習。這不,剛考進學校的新老師夏迪華有樣學樣,利用休息時間開始了上門家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