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至21日,受中國鋼結構協會和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委托,由天津大學主辦,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蘭州理工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及天津市空間結構學會協辦,由士興國際集團承辦的第八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召開。來自全國結構工程領域的300多位專家學者匯聚津門,圍繞現代結構的分析、設計和工程應用理論,結合2008年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和國家近期重大的場館建設情況,深入研討開創性、高科技的新型空間結構體系、建筑鋼結構體系和各項環保節能的結構新材料。同時,各省市新建或在建的大型體育場館、會展中心及機場機庫;住宅鋼結構體系及應用;用于災后重建的施工新技術及新型材料研制開發等也在會上進行研討。
19日,開幕式在天津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天津市科協副主席白景美,原同濟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沈祖炎,浙江大學建工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董石麟,蘭州大學校長周緒紅,中國鋼結構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陳祿如,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委員會主任張愛蘭,天津大學副校長鐘登華,原校黨委書記、校友總會常務副會長楊渝欽,建工學院院長練繼建和士興國際集團總裁林宏遠等出席了開幕式。我國空間結構的開拓者和奠基人,80高齡的天津大學建工學院教授劉錫良作了主題發言。
在隨后進行的大會報告階段,20余位專家學者作了報告。如,劉錫良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新建12個場館屋蓋結構設計與施工科技創新》報告中總結了2008北京奧運會新建的12個場館屋蓋結構的設計和施工創新處;周緒紅在《新型裝配整體式混合結構體系》介紹了新型裝配整體式混合結構體系,并提出在四川地區災后重建中推廣該體系的建議;中國航空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裴永忠對天津空客A320項目結構設計進行分析;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主任顧磊研討了廣州2010年亞運會網球中心的結構設計等。大會還對獲得第八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北洋杯”優秀論文獎的22人進行表彰;錄用了來自90多個單位的312篇論文,制作成近2000頁的論文集巨冊,以核心學術期刊《工業建筑》增刊形式出版。
在北京奧運會申辦成功一周后,2001年7月20日,第一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就在天津大學教授劉錫良的倡導和主持下召開了,每年一屆,旨在交流和研討奧運場館的設計施工經驗和研究成果,會后編著出版的巨冊論文集收錄了參會者的研究成果和相關經驗,從第一屆研討會收錄的129篇論文至今已達近2000篇,使結構工程領域專家的“智慧結晶”得以助推“科技奧運”事業發展。許多奧運新建場館的屋蓋結構所采用的焊接空心球節點技術、張弦梁結構、弦支穹頂結構等均在各屆會上進行了充分的研討和論證。
天津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歷史悠久,始建于1895年北洋大學建校之初,百年來人才輩出。該專業的結構工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之一劉錫良是我國結構空間的“元老”和“絕對權威”,他早在1958年就參加了南京長江大橋的設計工作,在全國首先研究成功焊接球節點網架及馬鞍形雙曲拋物面懸索結構,1978年編著的60萬字的《平板網架設計》是國內第一部該方面專著。如今外國學者針對我國建筑現狀把我國譽為“網架大國”,這與劉錫良的開創性研究和積極推廣是分不開的。他近年來著重研究的索穹頂、弦支穹頂及張弦梁等新型空間結構等,也在全國土建領域廣泛應用,并在許多奧運場館中采用。劉錫良與奧運“情緣深厚”,70多高齡時曾率領科研團隊承接設計了北京奧運會老山自行車館的屋蓋結構,還作為專家參加了如“鳥巢”、“水立方”等多項奧運場館的方案評審、技術鑒定及項目驗收等工作。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