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白交祠小學位于海拔900米的大山里,離廈門市中心有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它只有11名學生和2名老師,但這并不妨礙它擁有高速網絡和先進的網絡教學設備。每周,遠在37.8公里之外的同安陽翟小學的老師,通過網絡為他們上音樂課和美術課。這所廈門最偏遠的辦學點是廈門“智慧教育”一個最好注釋——那么小那么偏遠的學校都能有那么先進的設備,城里的學校更不用說了吧。
【成就】
去年實現寬帶“班班通”
早在2013年,廈門市教育局就制定了“廈門教育信息化2013-2015年發展規劃”,并提出霸氣的兩個“率先”目標:到2020年,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率先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全國教育強市和人力資源強市前列。
2013年,廈門全部的公辦學校就實現了寬帶網絡“校校通”,2014年,寬帶連入教室,實現了“班班通”硬件全覆蓋,這兩個指標在福建省都是率先實現的。
也正是有了這個基礎,使得位于白交祠的山里孩子能和城市孩子共同傾聽音樂課里“海鷗的聲音”,城鄉學校的“同步課堂”得以實現。
智慧教育還在兩岸交流中綻放光彩。去年6月,陽翟小學和臺灣新北市瑞芳小學在各自的學校里,通過網絡教育云,隔空共同上了一堂語文課《早發白帝城》。
【展望】
未來智慧課堂將越來越多
在廈門市實驗小學,有些課是在智慧教室里上的——每位學生面前都擺著一臺pad。去年底,這所學校對外展示的一堂語文課,是以孩子們歡天喜地地打開pad玩“游戲”開始的。這個游戲其實是檢查學生們預習課文的小測。在學生們完成了9道題的游戲后,pad的教師系統馬上統計出每道題的得分情況。有兩道題錯誤最多,老師馬上調整“戰略”——重點講了這兩個詞,其他7題一帶而過。
廈門教育事務受理中心主任莊敏琦說,廈門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學校擁有這樣的智慧課堂,并在此基礎上進入智慧校園的行列。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