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7月24日,為了了解中部農村互聯網使用情況以及互聯網+形勢下農村互聯網發展方向,河南工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金種子社會實踐團開展了以中部農村地區互聯網使用情況為主題的實踐調研活動,在調查中感知互聯網使用在農村的變遷,感知互聯網使用對農村生活的影響。
扎根基層,學用相長
隊員們依托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學科專業基礎,通過自身的專業優勢秉承著學以致用的理念致力于扎根基層,深入探索農村互聯網使用與發展。隊員們采取以同心圓模式,以洛寧縣為核心,先后來到底張鄉,長水鎮,東磨頭村,古村等地通過采訪、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農村地區各年齡段的互聯網使用情況進行了細致的調查。
由于農村地區的文化程度整體偏低并且常住人口多為兒童與空巢老人,對互聯網使用的定義以及對問卷中的問題存在疑問,隊員們以通俗化的語言,認真為他們解釋說明一切疑問困難。互聯網使用就是上網,可以跟遠在千里之外的親人朋友共同娛樂,自己也能做任何事情。一位隊員解釋道。
深入調研,知行合一
金種子團隊在村子隨機發放問卷的同時聯系采訪了各村村支書,以古村為例,村支書高六顯說道,我村因為經濟貧困,家庭電腦普及率很低。村民們使用手機上網頻率遠遠高于使用電腦。并且年輕村民多外出打工,村子里多為六七十歲老人與八九歲兒童,平時農活都沒人做更別提上網了。隊員們在訪談中運用了專業知識,向大家普及簡單的互聯網知識,展示互聯網的優勢。
調查結果顯示,從互聯網使用頻率而言,年齡段與對互聯網的興趣程度對農村地區影響較大。青年、初高中學歷為上網主要人群,老年人、小學學歷基本不使用。調查顯示,75%不上網的農村居民是因為不懂得電腦或者網絡而不上網。從互聯網主要用途而言,使用互聯網的年數與經濟收入程度對農村地區影響較大。娛樂是使用互聯網的主要用途。調查顯示,53%的農村居民將網絡作為聊天與娛樂的工具,除了聽音樂與看視頻,一部分中小學生玩網絡游戲。這也讓一部分并不了解互聯網的農村居民對網絡產生誤會。總而言之,中部農村互聯網使用情況是由客觀制約層面和主觀能動層面共同決定的。
目前,相對于城市地區,農村地區的互聯網使用仍存在很大空間。隨著互聯網+的國家戰略,互聯網將在農村地區更快的發展,更好的為人們服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