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翹首以盼的暑假將至,如何讓孩子度過一個安全快樂的假期,已成為家長們當下要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做到以下幾個方面至關重要。
身心安全排第一。中小學生普遍自我保護意識差,自控自救能力差,辨別是非能力弱。在暑假,由于脫離學校監管,接觸社會和大自然的機會增加,如果疏于看管和防范,容易發生溺水、車禍、觸電、食物中毒等事故,或受到犯罪分子的引誘而誤入歧途。在假期里,家長要認真履行法定監護職責,加強對孩子進行安全知識教育,教育孩子不要到江河、湖泊、海灘、水庫等非正規游泳場所游泳,不要無證駕駛機動車,不要參加有危險性的活動,要注意飲食衛生和出行安全,要學會識別并機智應對各種不法分子的侵害。在外工作的家長要安排好孩子的監護人,定期與孩子聯系和溝通,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關愛,有條件的家長也可以將孩子接到身邊共同生活。
情感交流很重要。上課期間,家長很難有一大段時間與孩子接觸交流,很多孩子抱怨父母不了解他們,不理解他們。家長應當充分利用這個時間,多與孩子零距離接觸,多和孩子推心置腹地進行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愿望,做孩子的良師益友;要多和孩子開展一些親子活動,或逛公園,或外出旅游,或開展親子閱讀,在活動中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勞逸結合才合理。暑假只是某個學習階段的結束,不是學習的終結。家長不能放松對孩子的管理,不管不問其學習,也不能將暑假當成“第三學期”,盲目送孩子參加各類補習班,而要平衡好孩子的學習和休息時間,幫助孩子制訂科學合理的暑假計劃,給孩子留出足夠的自由空間和娛樂空間,引導孩子自主合理安排活動內容和活動時間,做到勞逸結合,過一個輕松、快樂的假期。
體驗生活更有益。如果說在校期間孩子以書本學習為主,那么暑假期間孩子應以體驗生活為主。志愿服務是體驗生活的最好方式,家長要創造條件,讓孩子積極參與適合其身心特點的志愿服務活動,在志愿服務的舞臺中奉獻愛心、砥礪品格、鍛煉成長;要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夏令營,讓孩子養成好習慣、鍛煉好身體、磨練好意志,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要適當給孩子安排一些家務勞動,讓孩子在勞動中收獲成功的喜悅;還要鼓勵孩子踴躍參加團委、婦聯和社區、村委等單位組織的各種關愛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學會感恩。
總之,把暑假還給孩子們,讓他們從書山題海中解脫出來,投身社會,拓寬視野,鍛煉自己,真正讓孩子們體驗和學習到與在學校完全不同的新的生活內容。這才應是每一位家長所期盼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