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5月21日,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區首席聯邦檢察官戴維·希克頓(David Hickton)對15名中國公民提出35項指控,包括“合謀、偽造外國護照、郵件詐騙和電信詐騙”等罪名。希克頓表示,目前1名嫌疑人已被逮捕,并對其他9人和另外2名在中國的嫌疑人發出了逮捕令。
當地時間7月16日,其中首位被指控的中國公民在位于美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的聯邦法院認罪。這名居住在波士頓的25歲學生——李必遠(音譯)承認,他找人用假護照替他參加了去年12月的GRE(課程)考試,并為此支付了將近6000美元。據稱,李必遠現已被允許返回家中,但在2015年10月30日到匹茲堡聽取判決之前,他必須戴上腳踝電子追蹤器。
中國學生作弊花樣頻出
這已經不是中國學生第一次因為“作弊問題”受到美國官方質疑。
2011年《紐約時報》就報道過,在美國堪薩斯州,幾名通過托福考試的中國學生前去上課,他們的真人長相卻沒法匹配托福考試時拍的“確認照”,成績和入學資格被取消。
而據《華盛頓》郵報稱,2014~2015學年每一次SAT考試之后,ETS都會收到報告,稱亞洲考場出現手法熟練的作弊網絡,使考生在考試之前就得知考題。這樣的問題已經困擾了SAT海外考場多年。2013年,因考題外泄,ETS取消了韓國當年5月全部的ETS考試成績。
主辦托福、GRE和SAT考試的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ETS)一直都在防范層出不窮的作弊丑聞,但像夾帶小抄、時差作弊、找槍手等等各種充滿“想象力”的作弊花樣仍不斷地挑戰著監管者們的“腦洞”。
認知偏差、名校情結釀大禍
中國留學生一直是以“聰明、勤奮、刻苦”的形象廣受好評,但是隨著留學越來越成為大眾化的選擇,留學生中也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現象。在6月份剛剛結束的2015NAFSA國際教育大會上,一份名為《2015版留美中國學生現狀白皮書》的報告對外公布。報告稱,在對近年來1657名遭開除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分析后發現,80.54%的學生是因學術表現差或學術不誠實而被開除。該報告一經發布,國內嘩然。
主管學術及戰略國際化的NAFSA副主席——舊金山州立大學副校長吳彥伯博士分析了這些現象背后的原因。他認為,中美社會在這類事件上的價值觀存在一定的差異。美國社會對于學術上的欺詐一直是非常嚴厲的,一般都會處以重罪。但是因為中國對此類情節的處罰似乎并不嚴重,所以中國學生很少當回事。 另外,在中國家長群體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名校情結”嚴重,但許多中國家長卻忽視了一個對中國學生來說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中國學生的基礎學術成績以及語言成績通常比較好,但是創新能力、領導力等綜合能力方面并不是非常突出。甚至一些極端的家庭為了讓孩子進入所謂的名校,不惜動用各種關系,或者花高價找一些不合規的留學中介在申請中弄虛作假。這樣的“偽學霸”去了國外的好學校就會覺得學業壓力非常大,跟不上,最終做出錯誤的選擇。 1 2 下一頁 尾頁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