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北京市日前公布事業單位改革意見,按照這一《意見》,北京有望在年底前完成事業單位重新分類,高校、醫院將試點退出編制。
北京日前公布的事業單位改革意見全稱是《關于創新事業單位管理 加快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意見》,將涉及北京市1萬多家事業單位的改革。據北京市編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北京的1萬多家事業單位,主要分布在教育、衛生、文化、科技等領域。其中,教育、衛生領域的事業單位最多,比例過半。
在意見中是把所有事業單位,都將按照社會功能劃分為行政類、經營類和公益類三個類別。行政類是承擔行政職能、有行政職權的事業單位,如北京市無線電管理局等;經營類則指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如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等。
公益類事業單位,指的是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又根據可否由市場配置資源,分為公益一類和公益二類,如公益一類包括中小學、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疾控中心等;公益二類則包括高校、職業院校、公立醫院等。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已有77%的事業單位完成分類,從已完成的分類情況看,公益類占比最高,其中公益一類占比87.8%,公益二類占比9%。行政類占比低,僅為0.5%。據有關部門預計,到今年底,北京市將完成事業單位的分類工作。
改革將會按照分類進行,總體目標計劃在2020年完成。其中,對于行政類、經營類事業單位,將在2016年基本完成“轉型”改革,行政類職能將劃歸行政機構或轉為行政機構,經營類逐步轉為企業。在改革過渡期內,這兩類事業單位的編制管理將不再增加,人員“只出不進”。此外,今后北京市將不再批準新的行政類和經營類事業單位。
在公益類事業單位的改革方面,公益二類中的高校、公立醫院,將探索不再納入編制管理。據市編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這一改革就將開始在部分單位試點,并探索“退編”后新的配套管理措施。
按照這個改革方式,北京的公立醫院、高校今后就不納入編制管理了,有關單位對于改革的擔憂是有的,主要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改革后是否會影響單位的財政經費,對此據市編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雖然長期以來,財政對事業單位一般按照人頭撥付經費,控制編制實際也就是控制財政支出,但是目前對高校、醫院已經轉變形式,不再按人頭撥經費,而是采取綜合的經費核算。
也就是說編制與財政撥款沒直接關系,意味著編制在高校、醫院的重要性也相對減小,這也為北京這次事業單位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擔憂的第二個方面是高校、醫院的員工是否會受到影響。對于這個擔憂,北京市編辦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北京市準備進行試點。改革的總體原則是采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采取隨自然減員逐步收回編制方法。與編制相關的財政經費、養老保險、戶籍管理、出國交流、住房補貼等配套措施,相關部分也將按照事業單位改革的總體要求,依據有關規定實施管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