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該怎么讀?這是很多即將邁入大學校門的“準”大學生甚至在校大學生的困惑。今年寒假,新華社原總編輯、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南振中,給學生寫了75封“解惑信”。應同學們的要求,近日這些信由新華出版社結集出版,《大學該怎么讀——寫給大學生的75封信》被眾網友奉為“大學生活寶典”。鄭州晚報記者 張競昳 通訊員 魏宇麒
“南爺爺太暖心了,真是一份值得秀的禮物”
去年寒假,南振中主動給自己布置了一項“寒假作業”,向鄭大的同學們征集了幾百個問題,內容涉及讀書方法、專業指南、職業解密、理想信仰塑造等,經過梳理,南振中篩選出了94個問題。整個假期,包括春節,南振中常常凌晨三四點起床,研究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分別回信,寫下12.5萬字的書信。
收到回信的部分同學將自己的信件曬到了網上,引起許多年輕網友的關注,紛紛感嘆“到哪兒去找那么好的導師”,并發帖要求閱讀這批回信的完整版。經過考慮,南振中選取了其中的75封回信于今年4月底結集出版。
“南爺爺太暖心了,真是一份值得秀的禮物!”鄭大學生陳薇伊說,并曬出了南振中院長贈與她的親筆簽名新書以及信函、題字的照片。新書出版后,南振中向鄭大贈送了400本簽名新書,每本新書的首頁都有他的親筆題字“贈送給XXX 南振中 2015年4月X日”,書中還夾了一封信函,大多是對新書主的感謝、祝福及對母校鄭州大學的感激。
鄭大學生鄭佩楓在北京的三聯韜奮書店里看到了這本書。當身處異地的她看到《讀書時間碎片化不等于知識碎片化——寫給鄭佩楓同學的信》一文的時候,十分激動:“南院長不僅尊重學生這個群體,同時也尊重每一個個體。他‘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理念,他對學生的無私付出都非常打動人。”
很多老師讀完書后頗有感觸。曾鑫老師說,把職業當成事業,把傾聽當成習慣,把學生當成朋友:“南院長的循循善誘、春風化雨,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者思考和學習。”
南老師的信中說了什么
大學有沒有“起跑線”?
近幾年社會上熱議“輸在起跑線上”,對小學生甚至幼兒談“起跑線”,著實有點兒荒唐。大學4年看似漫長,其實只有1461天,按每天學習10個小時測算,總共14610小時。假如半年不起跑,就會比別人少拼搏182.5天、1825個小時,假如一年不起跑,就會比別人少拼搏365天,3650個小時,開學典禮就是“發令槍”。你們今天所做的選擇,將會影響你們的前途和命運。
應聘者應該具備什么品格和能力?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非你莫屬》,我發現企業高管對求職者的要求有以下幾個方面:為什么要選擇這個行業,對所選專業的酷愛程度如何?對工作崗位所需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掌握得是否牢固?反應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如何?要本著“缺什么、學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對未來的擇業和就業大有好處。
如何更好地與大學同學相處?
你要學會關心他人,也要習慣被他人關心。生活在同一個班級、同一個宿舍,總會有一些矛盾,要學會體諒、包容、理解、互助。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不要抱怨,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哪怕只有一個蘋果,也可以分成6瓣大家一起吃。在學校應該建立一個充滿關心而非競爭的環境。
如何擺脫拖延癥?
擺脫拖延癥要從具體的事情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好自己的時間,對于外界的干擾和誘惑,要學會說“不”;梳理自己曾經使用過的借口,凡是使用過的借口,一律不再使用。每個人都有一種潛在的爆發力,請給自己壓力,讓這股力量爆發出來,或許會有意象不到的成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