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國務院頒布了考試招生改革實施意見,并將上海和浙江確定為首先實施高考改革的兩個省市,一時間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許多關于改革的猜測和謠傳就此流行起來,尤其是英語學科,很多人就以為改革后英語學科的地位會被弱化,一些學生及家長認為英語已經不再重要。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國家高考改革整體的設想將是文理不分科,外語考試實行多次考。制度化考試,同事把高中的學評測試納入高考。以后將實行“3+3”組合考,前面一個“3”是指語、數、外分值相同,同等重要。而且文、理科生的題目完全一樣,不再分文科數學和理科數學,這是“文理不分科”的真正含義。而這也將意味著數學學科對文科生而言會加大難度。而英語,將會以考兩次擇優錄入高考成績的新方式進行,實際是讓學生更重視這個科目的成績,這個制度反而會重化英語而不是弱化。這一點,學生和家長一定要了解清楚。
至于后面的三門考試學科采取的是“6選3”的考試方式。學生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考試均達到合格后,需從這6門中選擇3門參加平時的等級考試和高考。等級考試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排位,按照百分位劃分不同等級,錄取時需把等級轉換為相應分數納入高考成績。這其實是將高考的負擔分散在了整個高中階段,但平時記等級,最后還是折算成分數。因為學生可能因為只差0.5分而導致等級上差一等,到折算時,等級之間將有3分的差距。
另一方面,就長遠來看,社會中最好的教育和工作機會,對英文能力的高要求并不會受高考影響。因此在這個對于英語能力存在大量及剛性需求的社會里,就發達地區的中等以上收入家庭而言,就算高考徹底取消英語都未必會影響家長或學生對英語的投入。非發達地區的學校,處于升學應試的直接需要,未來也許會淡化在基礎教育中的英語教學,而對這些地區的學生絕非好事,因為相比發達地區的同齡人,他們的英語基礎會更顯優勢,未來和好學校好工作的距離更加遙遠。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