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準備中,搜集資料是其中不可或缺且繁雜的一環。哪些資料需要提前了解,哪些資料需要重點關注,從什么途徑去搜集資料……都是首次接觸志愿考生與家長的“難題”。當搜集的一大堆資料擺在面前時,如何將其有序整理更是會讓一些考生和家長“頭痛不已”。其實,只要方法得當,資料搜集與整理也可以“化繁為簡”,成為一件很容易的事。
Step1:哪些資料需打包
志愿填報,就是根據考生的意愿,以自己的高考分數為參考標準,在一定的規則范圍內將自己理想的大學和專業合理排序,以增大錄取幾率。
簡而言之,志愿填報就是選擇大學與專業,那么資料搜集是不是只針對大學和專業的相關信息呢?答案是否定的。一般來說,志愿填報所需搜集的資料由四部分組成。
其一,由教育部和教育部聯同其他部委發布的一些招生政策。比如《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工作規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普通高等學校招收國防生暫行規定》等。這些招生政策適用面廣且具有穩定性,不會頻繁進行修改與調整,因而考生和家長可以提前對其進行搜集和整理。
其二,由各省(區、市)級招生考試機構發布的招生政策。目前我國高考報名、考試和招生錄取等工作是按省份為個體獨立進行的,因此各省(區、市)根據本省考生的情況、往年的錄取情況、高等教育的發展情況等會制定不同的招生政策。這些招生政策在各省(區、市)名稱不一,但大體以《招生工作規定》《招生工作實施意見》《招生工作實施細則》等為名。這類政策一般于每年高考前發布,其內容組成也較穩定,一般包括考生的志愿填報方式、時間,加降分相關規定,投檔模式等與考生志愿填報密切相關的信息。但與上一年相比常有一些調整,比如志愿填報時間和方式的變更、錄取批次的設置、錄取進程的安排等。所以針對此類資料,考生和家長可以簡單瀏覽前一年的內容,了解其大體構成,待本年度新政策發布后再進行核實。
其三,由高校發布的招生政策,這以《招生章程》為主。《招生章程》是依法治招的重要體現,是高校向社會公布招生信息的主要形式,是公示制度的重要內容,是高校開展招生錄取工作并接受社會監督的重要依據。《招生章程》的公布時間一般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其中涉及的錄取規則部分是會影響考生報考這些院校進檔后如何安排專業、是否有專業有限制因素等內容。因此在搜集此類資料時,與各省份發布的招生政策一樣可提前選擇幾所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其組成內容,待新一年的《招生章程》發布后再根據所選擇的院校去仔細了解。
其四,高校和專業的一些相關信息。選擇高校和專業之前,只有對其有充分、深入地了解,才能根據自己的高考成績選擇出適合自己特點的高校和專業。高校的資料包括高校所在的地域、招生層次、學科構成、師資力量、科研成果和對外交流等,專業的資料包括相關專業的培養目標、主干課程、就業方向、就業前景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