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貞潔帶、陰莖形狀的古羅馬護身符和中國古代男女相抱形狀的象牙制品等等的性文化用品,都成了英國青少年性教育的教具。
雖然這些展品通常都保存在倫敦科學博物館內,通不向公眾展出;但這次卻作為一個教學實驗的組成部分,在英格蘭的埃塞克斯特亮相。
這個名為性和歷史(Sex and History)的項目,針對的就是14歲到19歲情竇初開的在校中學生。
在埃塞克斯特學院就讀的一群初中學生共同參與了這個項目,他們利用這些性文化用品的插圖來嘗試探討性、以及兩性關系等話題。
設計這個教學實驗項目的學者們相信,這種方式能讓青少年們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討論性行為、和性習俗在歷史上的變遷,并讓他們能有機會審視自己如何看待性、和對性話題的疑問。
埃塞克斯特大學的歷史學教授費舍爾(Kate Fisher)和古典學者里昂蘭茨(Rebecca Langlands)牽頭負責了這項教學實驗。
費舍爾教授表示,這些有趣的古代性藝術品促使同學們積極討論這個富有挑戰性的話題。但同時因為有距離感,讓探討這個敏感話題的時候不至于羞愧難當。
她說:同學們聊的都是歷史,是發生在離他們很久遠的地方的事情。
她分析說:如此一來,性教育就不會變得赤裸裸,而是被放在了一個更廣闊的文化背景下。
里昂蘭茨博士相信,這些古代性用品是討論中最完美的催化劑。
她說:這些性用品讓同學們馬上有興趣各抒己見,而想通過上課的方式取得這樣的效果是很難的。
她認為:傳統意義上的性教育課程讓老師和同學們都感到很不舒服,而且網上泛濫的色情圖像更讓性教育面臨新的挑戰。
她說:青少年通常對生殖原理、性傳播疾病和避孕有相當的書面了解,但缺乏機會讓他們在更廣義的社會層面上探討諸如體形、愛、同意的權利和私密等等重要話題。
緘默之墻
埃塞克斯特學院倫理學講師科爾斯雷克(Laura Kerslake)在評價在該校舉辦的這項教學實驗時,認為這些展品幫助同學們在談及性話題時,不會再難為情。
她說:這種方式的最大好處就是不會尷尬,這就使同學們在學習時,不會給自己設置障礙。
她進一步指出:這也讓老師們以后在教授性教育課時,不會遇到課堂上一片緘默的窘境。
她發現,同學們在這種環境下接受性教育時,使用的詞語也出現變化。
她說:我很高興地聽到他們用完全不同的詞語來說性和身體部位,有些同學還沒怎么掌握這方面的詞匯,所以越是多聊,越能更好地學到這些詞匯的意思。
倫敦科學博物館的這批性文化展品是威爾康姆爵士(Sir Henry Wellcome)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周游世界時收集的。
這些展品將在埃塞克斯特的皇家艾爾伯特紀念博物館和美術館展出。
這個名為私密世界(The Intimate Worlds)的展覽展出包括來自中國的色情玻璃彩繪、希臘色情陶罐、以及非洲生殖玩偶等人類性文化展品。
這也是威爾康姆爵士收藏的性趣用品首次對公眾展出。
(編譯/責編:孫晨)
感謝您閱讀《古時性用品 而今當教具》,文章來源于BBC,由出國留學網收集、整理、轉載。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