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海外醫療實習生直接提供病患照護,違反道德及可能觸法 2013年12月10日 12時訊
學生赴海外留學時,經常可以順便學習新的語言或認識一座新的城市。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醫學院預科生瑪莉就曾在海外實習時幫忙接生。當時她參加該校學生組織贊助的計畫,前往南非的一家診所拜訪。對此,她相當引以為傲,后來還寫在申請就讀醫學院的申請書中。不過,明尼蘇達大學的行政主管卻一點也不高興。事實上,他們將瑪莉(化名)的經驗放在網路課程教材里,用來強調海外醫療計畫道德和法律議題的重要性。
過去10年來,美國醫療領域學生前往海外的人數成長了近3倍,許多人選擇可以離開教室、進入診所和醫院的課程。不過隨著參與這類課程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多,教育界人士也越來越憂心。
專家表示,經常由學生提供的病患照護--進行檢查、縫合傷口、甚至接生--他們通常沒有接受多少這方面的訓練。隨著醫學院校爭取學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部分學生可能因為無法在美國獲得實際操作經驗,真的會選擇到海外,期望替自己的申請書加分,但可能對自己和外國病患的健康帶來風險,并讓學校及辦理海外求學計畫的單位面臨法律責任。結果對自己的研究所申請書一點加分效果都沒有,反而有害。因為大部分的醫學、牙醫及護理學校都視這樣的醫療行為違反道德且不負責任。
多年前,明尼蘇達健康醫療就業中心(Health Careers Center)助理主任崔西˙陶德(Tricia Todd)即警覺到這樣的問題。像瑪莉這樣的學生,在醫學院申請書里的自我推薦中強調類似的國際經驗。有學生寫著自己在海外時協助手術進行;有學生寫拔過牙;有的學生縫過傷口和注射預防針。
學校主管人員表示,未經訓練的學生想幫忙,但結果可能對自己和病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只要污染的針不小心扎到學生,就有可能使學生得到經由血液傳染的疾病。沒有適當縫合的傷口也可能留下傷疤或導致發炎。手術可能引發的風險更加複雜。
除了美國和加拿大,幾乎所有國家的醫學學位都是大學學位。因此,當地的醫療人士不會發現美國大學三年級生未接受過任何的醫療訓練。如果病患受到傷害,學生個人和學校都需承擔刑責,而且負責督導未受訓練學生的專業醫療人士的美國醫療執照也可能被吊銷。現在,明尼蘇達大學要求其醫療相關課程每年遠赴海外的250名學生,完成線上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海外醫療實習生直接提供病患照護,違反道德及可能觸法 專題研討會。課程結束時,學生可以列印拿到一張證書,上面注明了他們是尚未拿到執照的專業預備人士(preprofessional),不得直接提供病患照護。最近該校也免費開放此專題研討會課程給其他分校的學生。不只是學生需要知道這樣問題的存在。由于海外留學計畫顧問通常沒有醫療背景或接受過任何醫療相關訓練,他們不見得了解有這樣的風險。而陶德在對醫療課程教師做簡報時發現,醫療課程的教師經常也不清楚自己校內的國際事務處窗口是誰。
今年,海外教育論壇(Forum on Education Abroad)公布了一套全球大學醫療教育課程最佳實施準則(best-practice guidelines for undergraduate global-health programs)。這本準則明白指出學生不應「參與超越其教育程度的活動」。許多醫療教育相關組織亦公布過類似的準則,包括美國醫學院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以及美國牙科教育協會(American Dent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