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中國留美大一新生的校園生活甘苦談 2013年09月13日 12時訊
去年暑假,趙孟錫(Mengshi Zhao,音譯)抵達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他花了很多時間和力氣才習慣這里。美國中西部的綠草如茵和中國人擠人的城市不太一樣。這里和在中國已經安排妥當、從早唸到晚的高中生活不同,他有很多空閑時間;此外,他覺得美國食物并沒有那幺美味。不過有一個地方是一樣的:圍繞在他身邊的都是中國人。趙孟錫住的宿舍,有時候彷彿就在中國。吃飯的時候,聽到的是中文對話夾雜著餐具碰撞的聲音。等校車時,總有很多中國學生,很容易就可以和人聊上天。
去年,密西根州立大學將近1,000名新生中,約八分之一來自中國。六年前,該校注冊入學大學部的中國學生才不到100人,相當令人吃驚。另一方面,2012年,來自中國的大一新生人數,比伊利諾州、印第安納州、俄亥俄州、賓州及威斯康辛州的總和新生學生人數還要多。這對一個原本被稱為「大型密西根高中」的大學來說,是個相當巨大的轉變。在東蘭辛市(East Lansing)的路上,人口結構的改變顯而易見。市中心有兩家亞洲超市,方圓幾英里的範圍內,有約20間的中國餐廳。來自中國的密西根州立大學學生開的夜店「心跳」(Heartbeat),內設有卡拉OK和撞球檯,主要顧客都是中國學生。鄰近校園的購物大道上,可以看到中國學生在星巴克喝法布奇諾(Frappuccino),在逛美國服飾店American Apparel。
當然,密西根州立大學并非唯一一個充滿中國學生的大學。2011年秋季,約有20萬名中國學生赴美求學,這個數字是其他國家赴美留學生的兩倍,也是五年前中國留學生人數的兩倍。大部分的人都會帶著美國的學位返回家鄉,可是他們真的接受到美國教育了嗎?不可否認,來到密西根州立大學或其他同等大學的中國學生,都很會唸書。可是大部分的教師都同意,大學教育意謂的不只是一張文憑,學習、探索、嘗試新事物也和分數同樣重要。如果中國學生平均成績拿到美國學生很少拿到的4.0,如果因為英文程度有限,導致他們很少參與課堂討論;如果因為唸書壓力,讓他們沒有社交生活,這樣的中國學生算是獲得美國教育的全部價值了嗎?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中國留美大一新生的校園生活甘苦談楊(Yan,音譯)才16歲,樂觀、充滿熱情。剛到密西根時,她列出了計畫:要選修的課、要交的朋友。她要申請實習機會、買輛腳踏車、參加宿舍里的派對。她只要講英文,她發誓,連日記都只寫英文。前一年,楊在北京參加了英語課程。隨著越來越多的學生赴海外讀大學,有越來越多英語課程學校成立,幫助學生準備入學考試,如SAT。雖然有過事先準備,但楊的英文成績仍低于密西根州立大學的最低標,但學校還是有條件的接受她,要她到校后再參加一次英語考試,只要考的好,她就可以注冊念學科,成績若未達標準,她就得再繼續上英語補修課程。楊沒有通過大學的英語考試,因此她只能繼續在學校的語言中心上英語課程。
楊并非唯一的例子。密西根州立大學2012年秋季入學的中國學生中,40%面臨同樣的情況,稱之為「條件式入學」。這些學生幾乎都是未通過語言考試的學生。心情低落的時候,楊會認為密西根州立大學是為了多賺點學費,所以強迫學生多花點時間上英語課程。此外,她也覺得英語課程很無聊,只是不斷要求她做些簡單的功課。而且,她發現很難堅持只講英文的這個目標,因為她后來和另外一名中國學生住在一起。因為她和最初的室友處不來。有好幾次楊醒來時,發現有個陌生男子睡在沙發上。更糟的是,有時候錢會不見,她的手錶也不見蹤影。她的室友否認自己和這幾件事有關。「她每次都說,『我人這幺好,我這幺友善』,可是我覺得她好可怕。」楊說。「在我有室友之前,我以為所有美國人都非常友善。」
在密西根州立大學前幾週的生活,不如她原本所想的,她甚至想過回家,但她知道她的父母犧牲了很多,就是為了讓她和她妹妹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她沒有把回家的想法告訴她的父母。
過了幾個月,除了準備英語考試之外,楊也慢慢習慣了校園生活。?個星期五她會和一群朋友到附近的餐廳吃飯;有時候她們會到學長姐在校外的公寓聚會;萬圣節時,她們穿著吸血鬼的服裝到附近的舞廳跳舞。楊認為,太多中國學生像是只會唸書的書呆子,什幺都不做。她說:「我唸書時會很認真唸,可是我不認為我們要唸一整天。該玩時就要玩。」幾週后,楊收到電子郵件,通知她考試分數過了,她可以不用再上語言中心。「那天是我來美國最開心的一天,因為我達到我的目標了。」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中國留美大一新生的校園生活甘苦談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