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德國大學校長會議建議以更謹慎的態度處理學術弊案 2013年09月07日 06時訊
德國大學校長會議 (HRK) 主席Prof. Dr. Horst Hippler在柏林舉行的會議上表示,學術界要對學術研究品質負起責任,尤其是博士研究方面的誠實度。以下為Hippler教授提出的看法:
「所有違反學術研究準則的行為都會讓學術界的形象受到傷害。我們既然身處高等教育的領域里,就有責任防範此類情事發生。一旦出現這種狀況,就必需予以揭發,并且還要有敏銳的預察洞悉能力。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確保學術研究的品質,為此學術界必須要有責任感、具備專業能力,并且還必須得到充分的授權。學術界同時還必須對他們的處理方式和成效提出具體說明。這種透明的處理方式是必要的,絕對要務求學術界的清白」。
「雖然大眾有權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是我個人認為,當事件尚屬懷疑階段 (真相釐清之前) 時,我們不應急著公布事件和進行公開討論。有關論文內容到底屬于個人的研究成果,或是將引用的文獻分段穿插在自己的論文里且未說明資料來源,這應該讓學術界獨立討論」。
「關于事件的調查各大學也必須馬上確立調查的方法,除了要保護證人和被調查者雙方之外,也要確保證據的檢測方式正確無誤。整個調查的進行過程中,校方和所有參與者都必須能夠互相信任,這樣才可以與調查人員進行公開且信任的溝通」。
「公開提出質疑的人必須考量到當今傳媒散布消息的速度遠勝以往,稍有不?便會讓當事人受到與真實情況不符的譴責,這種情況在學術界也不例外。(若發布了錯誤的新聞) 日后修正過的消息也很難讓當事人重建名聲。基于這個理由德國大學校長會議對學術弊案的調查方式提出建議,希望調查委員會能找出最接近真相的環節,并以此做為調查的施力點。以上所提都關係著責任感、事件處理的公平正義,最重要的是不能讓不當的學術研究行為在私下翻身脫罪,否則將嚴重牴觸學術界的期許」。
參考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